2018年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611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评析西方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
【答案】“政治中立”是与职务常仟相联系的另一个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斗争的产物。
(1)政治中立的产生
西方文官制度是西方国家在行政管理领域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十英国,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直接产物,政党轮流执政使政府工作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因此西方国家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党派斗争之外的业务类公务员队伍。西方国家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和业务类公务员。政务类公务员由选举产生,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日常业务。
(2)政治中立的内容
西方公务员制度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要保持政治中立:必须效忠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不得参加政党和担任政党机构的官员或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不得发表政治言论,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不得发表批评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意见,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涉。
(3)政治中立所起到的作用
坚持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公务员以公正的态度处理行政事务,并且有利于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4)政治中立的弊端
①政治中立原则具有其局限性和不彻底性,西方政党派别代表资产界以不同集团和派别的利益,其所制定的政策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务员必须效忠政府,所以执行决策是不可能中立的。
②经过长期的发展,尤其是业务官员的常任制度,使得公务员也必然从自身的利益和实践的需要去理解和执行政治决策,完全中立,不偏不倚的超然与政党于政治外是不可能的。
2. 理解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答案】(1)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专门术语,由于在“行政,,前面加了“公共”二字,使“行政”本身的含义更为丰富。
①和私人行政相区别。“公共”是相对于“赢利的,,、“私人的”或“企业的”行政来说的,亦即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Public )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②明确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Public )提供服务。
③强调行政所负的社会(society )责任和义务。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④强调公众的(Public )参与性。行政的整个活动过程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有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
⑤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Public )。公开性一方面说明行政官员的工作要有透明度,让公众知晓,另一方面说明要让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介和各种公众了解主要的行政工作,并随时接受检查、调查和监督。因此“公共行政”一词本身的含义比“行政”一词要丰富得多。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①在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即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学界所称的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 后者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同样,公共管理,亦可以认为只是行政学意义上的概念。在最广泛范围内,公共管理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的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价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管理。可见,管理公共事务是政治的本义,就是政治层面的公共管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通常所说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具有相通性,大概也是基于这层意思而言的。
②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狄义上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
a.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因此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国家、社会及自身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由于公共行政是政府独特的管理活动,它必然与政府的本质特性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行政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一起的,是有了国家才出现了行政,即行其政事”。由于现代政府是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因而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共行政欲达到上述目标,在管理中体现政府公共部门“公共性”就是核心要素。事实上,无论从公共行政主体还是管理手段上看,公共行政的本质必然是“公共的”管理活动。
b.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因此,公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是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内涵。原因在于:第一,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国家存在于社会之中,以社会的存在为基础; 政府是国家的伴生物,政府的生命力来
自于它的社会服务作用; 社会公共组织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第二,公共管理对象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社会(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在这里是同义语。第三,社会性是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的共同性内涵和基础性内涵。基于此,国内有学者认为,“推行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开展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
3. 简述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案】经济职能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两类。
(1)社会经济管理职能
山于市场经济机制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所以需要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合理性,维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确保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目标; 制定产业和重大投资政策,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 实施有效的税收政策,调节行业、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市场,搞好各种协调工作; 提供信息引导、弥补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等。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所特有的管理经济的另一项职能,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要求相适应的。由于国家拥有的国有资产规模较大,需要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重点管理国家投入各类企业的国有资产,负责拟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并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检查,但不是直接管理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4. 现代社会必须进行行政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的过程。
(1)行政改革之所以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政府必须对传统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引起各国政府对本国竞争力的高度重视。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行政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②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