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
A. 视觉适应
B. 望梅止渴
C. 青春期男孩变声
D. 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答案】B
【解析】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在理解“学习”的含义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ACD 三项虽然都有行为上的变化,但A 和C 属于生理的本能使然,D 项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行为变化。
2. ( )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从而较好的解释了人类的学习。
A. 华生
B. 加涅
C. 梅耶
D. 奥苏伯尔
【答案】B
3. 学习可以通过( )表现出来。
A. 行为的持久变化
B. 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C. 个体外部行为的变化
D. 才目应的行为变化
【答案】D
4.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答案】B
5.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 )。在该文中,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
B. “行为主义心理学”
C.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D. “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
【答案】C
6. 阿特金森认为,当两个人所处的任务难度和诱因价值相同时,越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的是( )。
A. 求成动机越高者
B. 能力水平高者
C. 心理素质稳定者
D 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动机者
【答案】A
7. 加涅认为下列哪项属于学习的范围( )。
A. 适应
B. 疲劳
C. 由生理成熟、或先天反应向所导致的变化
D. 态度、品德改变的倾向
【答案】D
8.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 信息加工
B. 学习活动
C. 复杂记忆
D. 理解
【答案】D
9.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做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组
【答案】A
10.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织
【考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考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同化是儿童理由己有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二、辨析题
11.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答案】错误。
成败归因理论以维纳为代表,他认为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不同因素,会有不同的动机效果。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以后还会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