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 它们也就成了( )。
A. 道德行为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信念
【答案】C
2. 概括策略属于( )。
A. 记忆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阅读理解策略
【答案】C
3. ( )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埃里克森
【答案】A
4. 阿特金森认为,成功倾向高的人在选择不同的成功期望概率的任务时,更倾向于选择P s 为( )任务。
A.25%
B.75%
C.50%
D.100%
【答案】C
5. 两名在测验中都取得了高分的学生,一名自信心增强,一名则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这是因为他们( )。
A. 成就动机水平不同
B. 学习目标不同
C. 归因方式不同
D. 家长的期望不同
【答案】C
6. 要促进学生产生更广泛、更一般的迁移,最重要的是( )。
A.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B. 合理安排教材的学习顺序
C. 练习要恰当
D.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答案】D
7. 哈洛著名的( )实验是学习定势说的证据。
A. 小鸡觅食
B. 梯形
C. 水下击靶
D. 猴子辨别学习
【答案】D
8. ( )通过“水下击靶”的实验支持了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A. 桑代克
B. 苛勒
C. 贾德
D 沃尔夫
【答案】C
9.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 中性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条件反应
D. 无条件反应
【答案】C
)。
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B
二、辨析题
11.负强化即是惩罚。
【答案】错误
(1)强化有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旱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在于:
①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动物实验表明,惩罚对消除行为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因此,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必须慎重运用惩罚。
②负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因此惩罚不能等同于负强化。
12.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答案】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根据人在认知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学习风格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学习风格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学习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
可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三、简答题
1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组织教材概括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答案】教材概括是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一类事物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组织教材概括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的方法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