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有哪些?

【答案】激发群体创新的办法具体如下:

(1)头脑振荡法

①头脑振荡法的提出也称头脑风暴法,最早山奥斯本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于群体决策时则是指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一种方法。

②头脑震荡法的主要特点有:

a. 把有关的人员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就某一专门问题无拘束地发表意见;

b. 不允许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驳,即使是提出极其荒谬的意见也不允许反驳;

c. 不作结论,鼓励大胆自由地思考问题,思路越广越受欢迎,意见提得越多也越受欢迎; d. 允许人们经过协商联合提出某种意见;

e. 人数不可过多,以十几个人为宜,时间不可过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f. 采用这种方法应针对比较单一明确的问题。如果问题涉及面很广,则应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单一性的小问题。

③头脑振荡法的优缺点

a. 优点在于使人解放思想,敢于大胆地想问题;

b. 缺点在于整理意见、分析意见要花很多时间,拖延决策。

④头脑振荡法的派生

反向头脑振荡法,其含义是让人们对某个方案只提批评意见,尽量挑毛病,甚至吹毛求疵,从而根据批评意见修改这个方案,使之达到完美程度。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程序:

①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

②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

③将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

④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但全部过程都需保密。

⑤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被调查者彼此小见面,小了解真名实姓,避免产生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经过几次反馈,意见比较集中,便于决策者下决心。

(3)提喻法

提喻法由哥顿提出的,故又称哥顿法。其做法是邀请5~7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但讨论的问题与即将进行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运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讨论。

采用这种类比的方式的好处是把熟悉的事情变成陌生的事情,有助于人们摆脱框框的束缚,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新的思路。

(4)方案前提分析法

并不去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而是讨论这些方案所依据的前提。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

①参加备选方案讨论的专家,往往也是这些方案的提出者。

②如果参加讨论的人数较多,意见很杂,则难以解决意见分歧。分析方案的前提则比较容易集中正确的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的方案。

③由于深追方案的前提,可以对方案的论据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从而增加选择方案的把握。

(5)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此方法的程序及其设计的依据:

①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与时间,但不告知议题。

②与会者到齐后,主持者宣布议题,每次只议一个题目,解决一个问题不超过两小时。

③主持专家宣布全体进行“沉默准备”,发给每人纸笔,并规定时限(10-20分钟)。此时限内不允许互相交谈,每人埋头就议题准备意见。

④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轮只读一条,并由记录员将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或大自纸上。

⑤大家对不明白处提出问题,由原提议者解释澄清。

⑥每个人将各备选方案,按照各自对其质量高低的判断,列出顺序。

⑦记录员将每条意见的获票数写在黑板上。获票最多者即为群体决策。

2. 社会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这哪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

(1)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某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或者群体气氛比较专制,那么,该群体的成员就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2)从个性因素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低,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依赖别人,也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二、简答题

3. 如何提高文化敏感度?

【答案】文化敏感性是识别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敏感性,就要对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的程度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1)要理解文化差异两方面的影响:

①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

②母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的行为。

(2)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克服措施

①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差异比较容易改变,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

②因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较长的时间。

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较难改变。只有把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4. 气质对管理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案】气质对人的行为、对人的活动效率都有很大影响,对组织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1)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用人。

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所以,要尽量使人的气质特点与工作特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利于工作。

①应该安排多血质的人做一些社交工作;

②委任胆汁质的人做突击性、开拓性的工作;

③安排豁液质的人从事一些核算和监督职能的管理工作;

④安排抑郁质的人做一此研究工作;

⑤对于一些对人才方面的气质特征有特殊要求的特殊职业,应该通过心理测定选拔人才。

(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一力。

人的气质特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合理调整不同气质的人员,组成一个领导班子,组成一个生产班组,组成一个集体,形成气质“互补”的组合,就可以相互克服气质的消极影响,发挥气质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目的。

(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

不同气质的人,对挫折、压力、批评、惩罚的容忍接受程度不同,对思想感情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做思想教育、做人的转化培养工作的重点就要有所不同。

①多血质的人豁达大度、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可采用批评和劝导相结合的方式;

②胆汁质的人积极主动、生气勃勃、容忍力强,培养教育他们时,既要开展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又不能激怒他们,激化矛盾;

③孰液质的人沉着、坚毅、冷静,情绪反应较慢,对待他们要耐心说服开导,多用事实说话; ④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刻、脆弱、孤僻、冷淡,对待这样的人,不可在公开场合批评、训斥他们,而应在关怀中激励,在照顾中促进,在情感中引导,使他们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或建议。

以上观点体现了气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尤其在管理人、培养人、使用人方面的作用,但气质对于管理活动的作用绝不仅限于上述三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