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

【答案】编码特定原则是指学习时对整个情境特征一起编码贮存的心理现象,即在学习时进行编码工作后(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时的内外在情境),如果检索时的内外在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相似,则情境可提供额外线索,记忆较容易提取。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被认为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三方面功能: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 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 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并调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3.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一般指感觉、知觉、学习和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就是认知过程。

4.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二、简答题

5. 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案】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之一,

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同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互相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最快的发展。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同伴交往,儿童对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4)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

总之,同伴关系对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孤僻,缺乏基本的交流技巧,认知能力发展受阻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

6. 当看到远处有一个人慢慢地在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可能会运用哪些线索米判断这个人离我们的远近?

【答案】根据题意,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线索来判断距离的远近:

(1)生理线索

①调节。调节是指水晶体的曲度由于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它只在几米的范围内有效,而且也可、很精确。

②辐合。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会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的大小,人们可以获得距离的信息。

(2)单眼线索

①对象重叠: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遮盖的物体就会被知觉得远些。 ②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

③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输过程中是有变化的,表现为远方的物体更模糊些

④相对高度:其它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个,显得远些。

⑤纹理梯度: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与密度,会随着物体距离的变化而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⑦运动透视:观察者向前移动时,周围的物体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小。

(3)双眼线索

当两眼辐合到空间中的一点时,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平而,该平面上的所有点都将投影到两眼网膜的对应区域,此平面就叫做视觉单像区。如果观察者改变他的注视点,视觉单像区也将随着变化。

7. 简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答案】(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三个结构,它们在记忆保存时间、记忆编码和记忆容量等方面均表现出差异。

①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人类记忆信总加工的第一个阶段,一般信息保存时间为0. 25~2秒钟,以物理特征编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容量较大。当信息受到注意,即得到识别,进入短时记忆,若没被注意则很快消失。

②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加工处理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中间阶段,它保持时间约5秒~2分钟。一般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其信息容量为

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言语复述则转入长时记忆,而对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会随时间流逝衰退而被遗忘。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时间在1分钟以上,容量没有限度,信息来源多为短时记忆。信息是以意义方式编码,包括语义和表象编码,故又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贮存主要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所贮存的信急具有备用性特点,其信息不能提取和错误提取是由于受到干扰抑制所致。

(2)三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认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记忆系统。

8. 试述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的因素。 环境因素指个体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因素。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环境,另一类是人类的社会环境。二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要简述如下: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物质环境维持个体的生存。

②社会环境使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③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