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
2.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3.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4. 问题情境
【答案】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而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一般来讲,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二、简答题
5. 试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案】(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地再认与回忆。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2)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具体如下:
①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将发生变化。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进程有很大影响。一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 对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③学习的程度
学习的程度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一种学习材料如果学得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能背诵的标准,我们说这是低度学习的材料; 如果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下去,这种材料就是过度学习的。显然,低度的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了的材料要比恰能成诵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材料有重要影响。一般,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最后是中间部分。
⑤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遗忘。
6. 试从不同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分类。
【答案】(1)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可以把心理现象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①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②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③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称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2)从是否意识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现象
①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②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3)从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团体。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简述注意的二种理论。
【答案】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急加工的角度对注意这一心理过程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以下三种理论:
(1)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而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 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而,而完全丧失了。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有时也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
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提出了衰减理论。
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急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急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方: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 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尔曼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己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称为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8. 什么是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短时记忆的特点主要包括:
(1)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2)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总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个单位。
(3)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4)通过复述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9.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案】(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中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提出智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