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 白板说
【答案】自板说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自纸或一块自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 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自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 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
3. 马赫带现象及机制
【答案】马赫带现象是指在视觉效应的研究中,发现明度感觉并不完全与光强变化相符,故存在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例如,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史黑的现象被称为“马赫效应”或“马赫带”。
这种现象的机制是感觉神经系统中存在的侧抑制。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对方向上行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因此,单一感受细胞的神经电活动会受到周围细胞活动的影响。当人同时看明暗相间的区域时,明亮区域对感受细胞的刺激比黑暗区域的刺激强得多,明亮区域的强刺激会抑制与黑暗区域相对应的感受细胞的反应,这就加强了对明暗交界处的反应差别,形成强烈的感觉对比。马赫带现象属同时对比,是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
4. 晶态智力与液态智力
【答案】晶态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液态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急加工和问题解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二、简答题
5. 试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案】(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地再认与回忆。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2)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具体如下:
①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记忆的保持量将发生变化。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
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保持进程有很大影响。一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 对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③学习的程度
学习的程度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一种学习材料如果学得没有达到一次完全能背诵的标准,我们说这是低度学习的材料; 如果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下去,这种材料就是过度学习的。显然,低度的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了的材料要比恰能成诵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④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材料有重要影响。一般,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最后是中间部分。
⑤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遗忘。
6. 什么是注意? 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1)注意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2)注意的品质举例:
①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例如,外科医生在连续几小时的手术中聚精会神地工作。
②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例如,在0.1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4~6个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以及4~5个没有联系的汉字。
③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④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例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
7.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有新的创见的思维,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迁移
迁移是指一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从创造性思维角度看,迁移是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的转移。迁移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桥梁,而通向这座桥梁的大道是领会基本原理。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 知识的概括水平越低,则迁移就越困难。
(2)启发
启发,就是从其他事物上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也叫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与要解决的问题有着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能引发思考者的相似联想或类比推理,帮助思考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定势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也叫定向。定势有知觉定势、运动定势和思维定势之分,这里主要讲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主要有习惯定向和功能固着两种。习惯定向能减低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功能固着阻抑人对新功能、新关系的发现。定
势的消极影响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对于问题解决,特别是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常常是一种障碍。
(4)表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是一个形成表征、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的过程。表征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开端,是正确制订计划的直接出发点。表征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进程和成败。
(5)酝酿
酝酿是指一段时间里停止对问题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又保持解决问题的愿望。吉尔福特非常重视酝酿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酝酿的酬劳是以灵感的形式获得的,会突然涌现没有预料到的好观念。
8. 什么足记忆恢复现象?
【答案】(1)记忆恢复现象,亦称“复记”,是记忆心理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延缓回忆L 匕即时回忆效果更好的现象。
(2)巴拉德1913年最早发现。他让12岁儿童识记一首诗,未提供被试任何复习机会,结果是识记后一两天的回忆成绩好于立即回忆的成绩。此种现象常见于学习较有难度的材料或有意义材料时。儿童比成人更普遍。记忆恢复的内容多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此有两种解释:抑制解除说和整体联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