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联运险

【答案】联运险是指运输货物需要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运输工具联运,才能将其从起点地运送到目的地的保险。根据运输货物保险的承保范围,它又可以分为国内运输货物保险和涉外运输货物保险,前者系货物运输在国内进行,后者则是货物运输超越了一国国境。按照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方式,运输货物保险还可以划分为基本保险、综合保险和附加险三类。附加险险别十分发达是运输货物保险的特色之一,多种附加险由保险客户据需选择。

2. 场所责任保险

【答案】场所责任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的业务来源,承保固定场所因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或管理不善,或被保险人在被保险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因疏忽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且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场所责任保险是公众责任保险中业务量最大的险别,场所责任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宾馆责任保险、展览会责任保险、电梯责任保险、车库责任保险、机场责任保险以及各种公众活动场所的责任保险。

3. 掌管保险基金功能

【答案】保险公司为了实现其组织经济补偿的功能,通过收取保费,建立赔付或给付准备金(保险基金)。保险费的收入表现为货币单方面转移,保单相当于有条件的“债权证书”,所以,尽管保险公司所积累的保险基金属于保险公司所有(寿险保单的现金价值除外),但是,从保险分配关系的本质看,毋宁说是保险公司的或有债务。保险公司的这种负债,就是其掌管保险基金的功能。该功能由保险的积蓄保险基金功能所决定,同时又是保险积蓄保险基金功能实现的条件。

4. 团体补充医疗保险

【答案】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也称团体高额医疗保险。由于大部分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团体医疗费用保险)对于药品、器材、假肢、假牙、血或血浆、诊断服务、预防性药物、门诊治疗、护理及其他很多费用均不予承保,而且,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团体医疗保险)对于各种医疗费用也有许多限制(包括时间以及金额的限制),这使得团体补充医疗保险这种以排除基本医疗保险中的诸多限制为主要目的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开始出现。

团体补充医疗保险通常由团体或雇主与保险人共同协商医疗费用的限额。不过,保险人为了规避医疗费用过高的风险,在团体医疗保险合同中,还常常附加有免赔额条款及共同保险条款。

5. 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

【答案】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原则包括:①保险人的技术准备金必须充分、可信、客观,并且在不同保险人之间具有可比性; ②对那些没有被技术准备金涵盖的其他负债,也必须提取充分的准备金; ③对资产的评估应当恰当、充分可信和客观; ④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设定资本和负债的匹配要求; ⑤确定资本要求是出于弥补因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所造成损失的需要; ⑥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能够对风险做出敏感反应; ⑦必须确定一个控制水准; ⑧必须确定具体化的最低资本水平; ⑨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界定资本的适当形式:⑩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由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做补充; 11○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中应考虑再保险安排的风险转移有效性和再保险人的安全性; 12○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应当有适当的信息披露做支撑; 13○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评估; 14○资本充足性和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必须解决双重搭配问题和保险人作为集团成员而产生的其他问题。

6. 政策保险

【答案】政策保险是指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并在政府的干预下开展的一种保险业务。它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国家为促进有关产业的发展,运用政策支持或财政补贴等手段对该领域的危险保险给予保护或扶持的一类特殊形态的保险业务。政策保险的种类包括社会政策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两大类别。政策保险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政策保险介于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之间,其性质突出地体现在它的政策性上,政策保险通常不受各国商业保险法的具体规范和制约,也与社会保险法规政策没有关系,而是由另行制定的专门政策法规来规范。②政策保险的目的不是营利,而是为特定的产业政策服务的。③政策保险的业务经营有特色。

7. 保险利益

【答案】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客体,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拥有的法律承认的经济利益。“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得以成立的重要原则之一。按照这个原则,财产保险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人身保险在保险合同成立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在保险合同中坚持保险利益原则可以防止把保险变为赌博,也可以防止道德危险。

8. 推定全损

【答案】推定全损是指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尚未达到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兔; 或修复和施救费用将超过保险价值:或失踪达一定时间,保险人按照全损处理的一种推定性的损失。

二、简答题

9. 我国保险公司海外上市后的风险分析。

【答案】保险公司上市后有利于增加资本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竞争能力。但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将发生变化,导致新的风险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业与证券业的联动风险

保险公司上市后募集了大量的资本金,通常情况下有利于清偿力风险的降低。但是却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也就是保险业与证券业的联动风险。这种风险在经济出现不好的苗头时,证券市场将极为敏感,上市保险公司的股价必然受其牵连,随大盘走势而下跌,进而影响投保人的信心,使退保率增加。这时候即使保险公司通过二级证券市场再融资,也会因为股价下跌、融资额有限,而增加公司的清偿力风险。

(2)多重监管体系的风险

我国保险公司在海外上市,不仅要接受国内保险监管部门的监管,还要接受上市地区的监管部门监管,必然形成多重的监管体系,这种多重的监管体系虽然能够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稳定和市场信心的积聚,但是也会给我国的上市保险公司带来两个主要方面的风险:一是如果保险监管过于严格,或者保险公司面对新的多重监管体系不能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有效地规避监管的约束,则必然使上市保险公司的市场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二是,由于立法不完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冲突,或者由于在分业格局下多部门职能划分的不协调,就会令保险公司无所适从,增加交易费用,带来新的经营风险。

(3)制度环境变迁的风险

我国的保险公司上市所形成的制度环境不论是从推动的主体还是从经历的上看,都属于强制性变迁。这种制度环境的变迁,从长期来看,既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又会使保险公司的收益大于成本,但是,短期内,必然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对制度环境的变迁进行阻挠和破坏,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不稳定的风险。

(4)技术支持的风险

技术支持的风险是指技术设备和手段的应用没有实现预期的盈利增加或成本节约的目标。随着保险公司的上市,技术支持方面的风险将逐渐成为突出的问题。为了满足众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持续盈利的要求,上市保险公司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系统,运用大量的现代化的技术工具和手段,由此增加了来自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风险管理理论、定量描述和控制风险的技术,一旦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影响广大投资者和投保者的信心,从而使公司的市场价值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披露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需要依赖更为快捷的电子化设备,必然增加了因为系统设备故障而出现的业务中断风险等。

(5)公司目标定位的风险

收益与风险是相伴的,高的收益意味着高的风险。公司目标定位过低,会导致公司资源的闲置,机会成本增加,失去公司快速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大好机会; 而公司目标定位过高,意味着公司有较高的收益预期,会加大前期的投入,导致公司的风险大人增加。上市保险公司的管理层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