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科技大学会计学综合(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之管理会计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直接处理法

【答案】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由本期的销售产品负担,并全部从利润表的销售收入项下扣减,不再分配给期末在产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这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随着产品的出售,应将本期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由“产成品”账户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而各个差异账户的余额,则应于期末直接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本期的利润,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但这种方法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

2. 管理会计

【答案】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3. 经营预测

【答案】经营预测是指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科学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推测的过程,科学的经营预测是企业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编制计划、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半变动成本

【答案】半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比例变化,又呈现变动成本性态。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等均属于半变动成本。

5. 相关成本

【答案】按是否与决策相关,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两类。其中,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即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并加以计量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付现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可递延成本等。

与相关成本相反,无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无须加以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可递延成本、共同成本等。

需要注意,某项成本到底属于相关成本还是无关成本,必须结合具体的决策来判断,抛开决策内容而论成本的相关性是没有意义的。即成本的无关性是相对的,相关性是绝对的。

二、简答题

6. 存货成本与存货决策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存货成本是存货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存货决策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存货成本:

(1)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由购买存货而发生的买价(购买价格或发票价格)和运杂费(运输费用和装卸费用)构成的成本,其总额取决于采购数量和单位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通常属于无关成本;但当供应商为扩大销售而采用数量折扣等优惠方法时,采购成本就成为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了。

(2)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为订购货物而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采购人员的工资、采购部门的一般性费用(如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取暖费等)和采购业务费(如差旅费、邮电费、检验费等)。

固定订货成本是为维持一定的采购能力而发生的各期金额比较稳定的成本(如折旧费、水电

,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变动订货成本随订货次数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费、办公费等)

,是与决策相关的成本。 差旅费、检验费等)

(3)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存货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储存成本也可分为两部分:固定储存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确定的固定订货成本和固定储存成本,属于存货决策中的无关成本,可不予考虑。

(4)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缺货成本大多属于机会成本,在允许缺货情况下,缺货成本是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但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缺货成本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7. 什么是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 这种成本分类有什么作用?

【答案】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可见,付现成本是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若面临货币资金短缺而向市场筹集资金很困难时,往往选择付现成本最低而不是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可见,沉没成本是对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没有影响的成本。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有时也称为“沉落成本”或“旁置成本”。

8. 什么是变动成本? 什么是固定成本?

【答案】(1)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均属于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

变动成本的变动性,即“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有其相关范围。即,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即完全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能实现,超出这一业务量范围,两者之间就不再是这样一种正比例变动关系。

变动成本可以分为:①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其支出比例或标准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②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对特定产品而言,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的单位量是确定的,其总量均随着产品产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

(2)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职工教育培训费等,均属于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但单位业务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却直接受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①就时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②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就固定成本的时间范围限定和空间范围限定而言,空间范围的限定即业务量水平的限定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成本按性态划分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意义。

固定成本可分为:①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其基本特征是,其数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作出的决策;②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也称承诺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

9.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利润预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1)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数量、产品品种结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价格及产品销售税金等,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说明产品销售利润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确定影响产品销售利润主要因素的替代顺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根据分析指标的内涵排列各因素的逻辑顺序;②如果是多因素相乘,保证相邻的两个指标之乘积具有经济意义;③遵循先外延、后内涵,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数量指标一般反映事物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