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之比较文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答案】(1)文化对话的基本过程

①文化接触

文化接触即是两种或几种文化的碰撞及相遇。文化的相遇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通过战争、宗教活动、商业活动以及今天的正式的文化交往等。

②文化模仿不同文化相遇所产生的结果会有多种可能性,比较文学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当两种文化相遇后产生的相互模仿的情况。文化的模仿首先表明的是对价值的认同,并通过一种异质文化来确证自身。

③文化过滤

文化过滤表明的是一种文化依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对另一种文化进行的选择性解释。文化过滤除受自身文化价值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当下时间性因素的影响。

④文化阐释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阐释并不是对原著的对应复述,也不是照阐释者的观点对原著进行随心所欲的论述,而是既有致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阐释的结果是一个既不同于原著又不同于阐释者的观点的新的作品。

⑤新文化样式的创造。

(2)文化对话的意义

①文化对话是整个世界必须进行的对话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在对话中,从别人的文化中直接或间接获得自己所需要东西,也可以在与别种文化的对比中,进一步发现自身文学的丰富性,在相互阐发中,人们还可以暂时改变自己的文化角色,更加真切地体会异域文学的真谛。

②对话这个逻辑基点,不但使比较文学研究的既有特色得以彰显,使得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进一步凸现,而且在面对当代语境中的现实问题时,对话也为比较文学自身提供新的生长点,为跨文化交流的未来提供新的可能性。

2. 为什么说原始思维的互渗律是支撑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学术理论?

【答案】之所以说原始思维的互渗律是支撑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学术理论,原因在于:

(1)原始思维的互渗律

原始思维的互渗律是指在东西方古代时期不同的阶段,虽然文学、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等这些表述社会行为的话语在某种相对的意义上已分立使用,但是,作为学科的独立系统还远远

没有走向自觉,所以基本上是混生未分类的,相互之间有着原始互渗及多维意义链的交叉关系。这种混生未分类的社会行为正是古代时期人类思维原始性的反映。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上,人类思维的原始性互渗律积淀在历史中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

(2)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主张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文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文学与心理学的比较研究、文学与历史的比较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等。这种比较研究必须是立足于哲学、宗教、心理学、历史和其他艺术门类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基础上展开的,但是,这些学科之间所涉及的互渗内涵在学科呈现出独立性和系统性之前,己经有着漫长的发展史,这些浸融在发展史中的互渗内涵与文学有着密切的意义联系,为当下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学术背景,所以原始思维的互渗律成为了支撑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学术理论。

3. 请结合比较诗学之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答案】(1)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之“同”

①有关于不同诗学的普遍性问题。

②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本质问题,即各种诗学均含有借形象来“言志”或“抒情”的本质内涵。

③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④有关于不同诗学之中具有类似蕴含的诗学范畴的比较,如崇高与雄浑、婉约与优美、想象与神思、净化与教化,等等。

⑤中西诗学在艺术的起源、功用、性质、灵感、批评、鉴赏等各个层面的共同表现也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

(2)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之“别异”

①关于不同诗学之哲学依据的比较

在这个问题上,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诗学的哲学依据是老庄的“道”,其内涵偏重于“虚”、“无”,这致使玄灵虚空之境是中国诗学所尊崇的最高境界,而西方诗学的哲学依据是“存在”,其内涵偏重于“有”,故西方诗学的最高境界往往表现为对于文学之结构要素的明晰阐述。

②关于不同诗学范畴的比较

这牵涉到诗学构成要素之各个层面,如意境论与典型论的比较涉及诗学本质的不同内涵,物感说与摹仿说的比较涉及艺术起源的不同内涵,再现说与表现说的比较涉及抒情达意的不同方式,意象思维与概念分析的比较涉及诗学运思的不同形态。

4. 考察文学文本的跨国旅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考察文学文本的跨国旅行应注意如下问题:

(1)作者将自己的文化经验寄寓于作品,在旅途中,这个文本世界会与接受者所建构的文本世界迥然不同。旅行文本内蕴的世界浪迹天涯,已与母语文化家园疏离,而包括译者在内的接受者却要还原这一切,试图在文本旅行的过程中,完成意义的创造性循环。

(2)旅行中的文学文本是一种流动的存在,流动中不仅会产出无数的文本阐释,也会产出新的意义网络。其阐释原则是“诗无达话”,即文本的内涵不可穷尽,意义的阐释没有终结,永远处于再生及再造的过程。借助十译介交往与对话活动,凭借异质民族之间的话语转述,文学文本始终在旅行,它超越自身的局限,不断向外扩展,所到之处必然会和彼时彼地的接受土壤和环境相作用并产生新的意义。

(3)译本读者建构反应,而译本则会改变并影响接受者、译入语文化及接受效果。接受者和文本在某种持续不断、不可分割的交往过程中创造意义。这是一个双向作用的反馈圈,圈内的任何成分都不可能脱离其它成分而存在。

5. 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然,写真实的普违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需要,不需要想象; 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为主题的确立,试验的进行以及结果,无一不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是主观的想象,而不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