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陕西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工读生,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应付方式,教养方式

  摘要

  为了研究工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了解工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他们过去所遇到的生活事件,找出其异常人格和行为的形成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矫正其不良行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本论文拟探讨以下问题:  1.陕西省工读学校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状况;  2.日常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  3.应付方式使用的倾向性;  4.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5.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他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运用调查问卷法对陕西省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工读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考察了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的综合情况,他们所遇到的生活事件,他们对这些生活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时调查了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私立中学各一所,以作比较。  结果和结论:  1.在心理健康综合水平上,工读学校学生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之没有显著差异。在因子水平上的分析显示:工读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显著低于重点中学学生,但冲动倾向的水平较高。数据统计没有在工读生中发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的人。  2.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工读生经历了更多生活事件,尤其是受惩罚性的生活事件。他们对所遇到的生活事件的心理感受与其他类型学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外,工读生对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以及其它因子所带来的苦恼感受性更强。  3.在应付方式上,工读学校学生更趋向于采用退避的应付方式而不是求助,重点中学学生更少采用合理化的应付方式。  4.在父母教养方式上,工读学校学生得到的父母的情感、理解显著少于重点中学学生,而遭到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则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学生,但和普通中学,私立中学学生之问没有显著差异。  5.工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他们遇到的生活事件有关,也与他们对生活事件的应付方式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他三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建议:其一,社会应加强对工读生的关注。社会应该端正对工读生的态度,抛弃偏见,把他们作为正常个体来看待,同时也要注意到工读生中隐含的问题,采取各种方法,及时予以解决。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治疗等手段消除,使他们能够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其二,工读学校加强对工读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事件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其三,家庭担负切实厉行教育职责。工读生的成长不仅是工读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其四,工读生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