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明朝末年到19l9年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期。这段历史之所以倍受国人关注,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几乎与传统政治文化近代化平行而进的中国近代社会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那一波三折、步履蹒跚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l840年以后中国的社会发展史不断向世人昭示,政治文化一直是现代化运动中具有全局影响的一个消极因素。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并积淀于其心理层面的政治价值意识与行为习惯取向所展示出来的政治文化特征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及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彻底消失,所以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没有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除导言外,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在介绍目前学术界对政治文化这一核心概念所做出的种种解释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定义,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实践活动在社会成员观念上的反映与积累,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等。然后分析它的内在结构和功能,最后归纳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具有的务实、重民、伦常、专制等特点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第二部分在分别论述政治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政治转型的基础上,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以社会转型为基础,借政治文化转型之先声,用政治转型为保障,三者形成互动的态势,才能实现近代政治文化的顺利转型。 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宏观上对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整个转型过程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划分,并且以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一社会转型的史实为背景,全面考察此次政治文化转型。通过透视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实践、政治思潮、人物观点等,显示政治文化转型的阶段性特点以及总体上的深化态势。 第四部分首先从先天不足的资本主义因素、激变性和复杂性、时代主题、观念和体制的剥离等方面指出了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的特殊性,然后从封建王权统治的式微、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脱节、近代文化变革观念的局限等方面分析了政治文化转型的制约因素。 第五部分是结论性的评述。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力图将历史学的实证研究与政治学的规范研究结合起来,通过节明末清初以来有关政治观念、政治心理、政治意识等之基本史料的挖掘和整个转型过程的总体把握,从复杂的历史事件、政治派别的关系中,从转型的具体过程中,较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我们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第一,以部分启蒙家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突破口,展示政治文化转型有别于社会转型的路径;第二,以政治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政治转型三者之间的互动为背景,通过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视角,从总体上把握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第三,以启蒙思想家们对现代性的追求为突破口,通过他们在政治文化转型过程中引领实践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精英们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因精英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转型的脱节而产生的政治文化半转型状态,凸显近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的主体性色彩。尽管笔者的研究未必能弥补这种不足,但笔者愿意竭尽全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