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精神卫生中心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社会心理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B. 美国心理学家F.H. 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C. 心理学和社会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
D.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答案】D
【解析】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
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 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 )。
A. 羞耻感
B. 自豪感
C. 责任感
D. 理智感
【答案】B
【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感,觉得是自己的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
3. ( )是领导有效性的关键,也是领导者具有领导能力的标志。
A. 工作能力
B. 影响力
C. 权力
D. 人际
【答案】B
4. 社会认知论源于( )。
A. 精神分析学说
B. 拓扑心理学
C. 格式塔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学说
【答案】C
【解析】社会认知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源于20世纪20~3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克勒和魏特海默等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
5. 每一问题都给出若干可能的答案,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有时是多个)答案,这种方法称为( )。
A. 有结构式谈话法
B. 结构问卷
C. 访谈法
D. 问卷法
【答案】B
【解析】结构问卷中,每一问题都给出若干备选答案,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认为最恰当的一个(有时是多个)答案。无结构问卷中,问题虽然是统一的,但未给予任何选择答案,被调查者可自由作答。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6.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反应往往遵照下列( )次序。
A. 情绪惊恐—认知判断—外部行为
B. 认知判断—情绪惊恐—外部行为
C. 情绪惊恐—外部行为—认知判断
D. 外部行为—认知判断—情绪惊恐
【答案】A
【解析】在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反应往往首先是震惊,接着是害怕和慌乱,并且出现认知的“空白”和智力迟钝;发生在惊恐之后的某一阶段,人们将当前现象与地震知识结合起来,确认是发生了地震,即进行认知判断;在认知判断之后,人们往往力求自我保护,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表现出外部行为。
7. 凯尔曼关于态度形成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①服从:态度形成的开始,个体总是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②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个体虽受到态度对象的吸引,但已超脱外部控制的奖惩,而主动趋同于对象。③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8. 根据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 )。
A. 能力
B. 任务难度
C. 努力
D. 机遇
【答案】C
【解析】努力属于不稳定内因,能力属于稳定内因,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因,机遇属于不稳定外因。
9. 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
A. 人们比较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
B. 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C. 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D. 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经过的路人不帮助摔倒的酗酒者,是因为他们觉得“摔倒爬不起来”这一困境是酗酒者自身(过量饮酒)造成的,他自己应承担主要责任。
10.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现代观点强调( )。
A. 继续社会化
B. 毕生社会化
C. 早期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答案】B
【解析】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毕生社会化(终生社会化)。
二、名词解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