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我国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人才评价体系,模糊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摘 要*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包括大学出版社在内的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已于2010年年底基本完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也将在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现有人才队伍都将面临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的问题。由此,建立一个适应当代出版业发展要求、符合编辑人才培养规律、有科学理论支撑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也成为新闻出版业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当务之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人才作为出版社的骨干力量,它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刻不容缓。本研究旨在为这一重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形成性评价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人才评价现状等进行了宏观上的调查和分析,基本理清了当前编辑人才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学界和业界获得了一些对构建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尝试构建了宏观指导的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意义的我国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评价体系。此体系在编辑人才的入职评价和在职评价两个阶段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期望该成果可以成为我国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时的重要参考。
本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及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部分是我国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简要阐述了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概念和理论,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才评价的概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心理测量理论、“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编辑主体论、形成性评价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标度理论等。
第三部分是我国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评价现状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论述的基础。首先简单概要了我国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评价的现状。其中,以江苏地区的大学出版社调查为例,对大学出版社的人才评价机制情况作了说明;其次,具体阐述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编辑人才选拔要求及招聘流程上介绍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人才选拔现状;最后,从编辑人才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考核情况。
第四部分是我国大学出版社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建议。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根据现状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并分别对编辑人才入门评价体系及形成性评价体系作了说明。
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指出了本研究的重要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
通过研究发现,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以后,人力资源部门对编辑人才的评价体系建设还很薄弱,虽然已经有了改观,但是存在问题还是较多。突出表现在人才招聘和人员评价两个环节上。在人才招聘上,没有合理制定招聘要求或没有严格贯彻招聘流程;对在职人员的评价中,评价方法侧重于定性或定量的单一评价,评价指标尚不完善,如缺乏对身心素质的考核等,指标权重的确定也不科学,以业绩考核为主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个相对科学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并分别从人才选拔和人员考核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但是这套体系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完善。



* 本研究得到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编号:2011CXS01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