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说你读了下面《“凡人”毛岸青》这篇评论的体会,并从文章角度、立意、情感、表达等方面整理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短文。
“凡人”毛岸青
毛岸青离世了。至此,人们方才惊觉,对这位伟人的儿子竟有些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长得什么样子,不知他生前在做什么事情,不知他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生。许多人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去多关注他一些、多留意他一些呢?
如许陌生,却在不经意间映衬出毛岸青朴实低调、默默奉献的一生。他只做不说,勤于干事,不尚张扬,人们又从何了解? 他只是偶尔和妻子邵华谈工作上的事,直到晚年,邵华自己去收集,才知他翻译出版的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有10多部,写过不少重要文章……
在得知毛岸青逝世的消息后,一位熟悉他的老红军这样动情地说“:岸青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做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埋头工作,是个埋头英雄,真还是个好人! ”
这些天,人们在读,在看,在听,以了解毛岸青的一切。遥想他苦难的童年; 怀想他化名“杨永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 重读他撰写的众多文章、译著; 获知晚年的他依然关』自国家大事,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妻儿重走长征路; 想象他怎样地坚持读书、作词、谱曲,虽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却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越了解就越敬佩,越了解就越受教育,越了解就越思念。他的故友故知在撰文拟诗写挽联,不相识的人也自发来到他的灵堂吊唁,更多的人在网上发帖撰文纪念,盛赞他“不愧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儿子”。
有网友这样留言“:三十年前您父亲的离去使我们悲痛不已,三十年后您的离去同样令人悲痛。您的逝世再一次使我们更加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光辉思想永放光芒。而他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诲同样是多么令人崇敬,您是践行他老人家教诲的典范。您是一个凡人,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儿子。”
“毛岸青的凡人一生,尽管没有其兄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为朝鲜人民捐躯的壮举,没有一些人在政坛叱咤风百般的豪情,但同样在社会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
有人这样撰文沉思:毛岸青一生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磨难,却没有去写传记。他作为伟人之后,不去风风光光亮相,不去媒体上凑热闹,不去向人们传递什么,只是按照他的父亲毛泽东的家训,
默默走完人生历程。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显现出一代伟人之后的高风亮节。
许多人在回味毛泽东当年写给岸英、岸青的信:“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 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从这些字里行间,人们读懂了毛岸青。
毛岸青的一生,处处遵从父亲教导,延传家风。在生活上很俭朴,和一般百姓家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在儿子眼里,他是慈父,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网友感慨:“毛主席的家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学习的榜样! ”
“凡人”毛岸青走了,他的妻子邵华这样深情怀念他:“我们一起生活40多年,失去他万分悲痛,平时只感到他的亲切,回过头来方觉他的伟大,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这一生是伟大而平凡的一生! ”
(载于2007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答案】示例如下:
“凡人”送别会再现奉献是“金”
亦菲
被媒体誉为“凡人”的毛岸青,4月2日在八宝山公墓大礼堂为他举行的送别会显得很不平凡。细读着发自新华社、中新社和人民网几家主流媒体相关的消息通讯,笔者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送别会上散发介绍毛岸青生平的材料这样评价毛岸青: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马列著作优秀俄文翻译家,著名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独缺的是官衔。然而,在场一位专家称,虽然毛岸青没有显赫的官职,也没有大量的财富,但值得我们深深怀念。(见新华社2007年4月2日电)
一则关于送别会的报道:在低沉、凄婉的音乐声中,社会各界人士,上至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乃至国际友人,向他的遗体深深鞠躬了。不言而喻,“凡人”毛岸青的“凡人事迹”、“凡人精神”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感召着方方面面人十和国际友人。
然而,与此相随,另一则细节同样令人回味“当天上午10时不到,放在礼堂门口供人们领取的1万册介绍毛岸青生平材料,只剩不到一半了”。“而2日一大早,前来送行毛岸青的数千名各界人士就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为何要抢阅毛岸青生平材料?4月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云:毛岸青离世了,至此,人们方才惊觉,对这位伟人的儿子竟有些陌生,陌生到不知他长得什么样子,不知他生前在做什么事,不知他经历的是怎么样的一生。这恐怕是不少人自发参加凡人毛岸青送别会抢阅毛岸青生平事迹材料之因,也是毛岸青逝世哀讯传出以后引发网评如注之因。不言而喻,“凡人”毛岸青送别会,展现了不平凡之民意。毛岸青的“不平凡”,乃在于他数十年如一日走他的“凡人之路”,烙守他的“凡人情操”。然而,媒体称毛岸青“凡人”决不是碌碌无为,决不是文学作品中的“凡夫俗子’,,而是说他“贵”为开国领袖家庭,却从不显山露水,从不张扬,处事处处低调,过着“凡人”生活,像“凡人”那样工作,遵守党纪国法与
社会规章。更重要的是,闪烁着奉献精神。
毛岸青的奉献,既体现在他青少年时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主动参加挖战壕、砍木头、运伤员等支前活动,也体现在他1947年9月回国后化名“杨永寿’夕,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严寒到黑龙江克山县参加土改试点; 体现在他在得病后以顽强的斗志与病魔作斗争; 还体现在他晚年静悄悄地为失学儿童读书等公益活动而奔波。可见,毛岸青的“凡人”一生,是实践为人民服务“凡人奉献”的一生。
奉献,是毛岸青的精神境界。奉献有多视角多渠道,“凡人”对社会奉献与领袖、与政要、与精英对国家对民族奉献毕竟不同,但有一点却相同,这就是毛泽东1939年11月21日在《纪念白求恩》文章中所指出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夕。其实,人不管担任何职务,不管财富多少,只有乐于对社会对人民奉献,甘于对人民奉献就会使人高尚起来。相反,即使贵为显赫政要,即使腰缠万贯,整天念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陈腐教条,充其量也是过眼云烟,不足挂齿。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奉献精神。
“凡人”毛岸青送别会,再现“奉献是金”!
2.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案】(1)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广大听众对广播传播的需求越来越高,广播评论得到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为代表,各省、市电台都陆续推出一批新闻评论性专栏,又称热点、焦点节目。这些节目,努力探索广播媒体的最佳表现形式,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2)以“新闻纵横”为例,自创办之日起,把旗帜鲜明、文风泼辣作为追求目标,题材不分门类,对象不分尊卑,一律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公认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开办以来,由于专栏视真实、公正为第一生命,基本上做到对是非褒贬分明,对报道准确无误。而且,专栏在强化广播特点、发扬广播特色上也不断开拓创新,主要措施是突出音响、突出实效、突出深度、突出结构变化等四大优势,特别对广播潜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正因如此,许多听众把“新闻纵横”视为知己,每月都有上万封报告线索、反映问题或表扬有关部门、人物的来信寄到编辑部。其他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等也是有口皆碑。
3. 请阅读卜列发表在上海某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潇洒上海人》,试剖析一卜它在选题、立论、论证、布局和客观效果上有哪些明显的缺陷?
潇洒上海人
出差在外,经常听到“上海人不要太潇洒噢”之类的话语。这次到新疆采访,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库尔勒。24日早餐后,准备坐汽车向阿克苏进发时,耳边传来上海口音。万里之外遇老乡,顿觉分外亲切。这一家五口,一对老夫妻,一对小夫妻,还有一个10来岁的孩儿,他们包了一辆丰田面包车,从北疆游到南疆,潇洒得令我的外地同行惊羡不己。
随便聊起,上海老乡有问有答。他们每年全家都要外出旅游一次,从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