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评论选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评论选题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贴近实际,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①贴近实际,是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巨大课题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闻评论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②注意事项:认识我们面临的形势,包括我们整个国家面临的形势。还有本地的形势,知道媒体所在地的成绩和问题、困难和矛盾。要贴近实际,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讲空话,不讲套话,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的繁文褥节。必须从大局出发,考虑一般,指导整体。必须从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促使社会的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

(2)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引导受众积极向上

①贴近生活,即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②注意事项: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从中国和本省、本市、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 必须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普及科学知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3)贴近群众,反映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①贴近群众,是指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新闻评论要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而又喜欢听的话。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注意事项:必须深人到群众之中,调查研究,掌握实情; 在调研和确定选题时,要处理好民众与政府、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反映群众的呼声,又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新闻评论工作者的职责: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逐渐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良性模式。

2. 杂文的文学因素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案】(1)杂文写作要“贬瘤弊常取类型”,抓住典型的人和事; 要学会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要富于联想。语言文字方面,要善用讽刺与幽默; 巧妙用典,既要切题活用,又要推陈出新,既给人知识,又增加杂文的艺术色彩和说理力度; 杂文的文字因素主要体现在杂文语言的生动有味。

(2)无论是说理浓重的杂文,还是打情强烈的杂文,甚至以知识趣味见长的杂文,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有味。

①杂文讲究语言锤炼,同一意思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句子表达;

②文绘绘中突然杂以但语,极深奥的道理却用大白话说出,长句短句,古文白话,信手拈来,能放能收;

③杂文要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要会说寓意深长的话,说有趣的话;

④杂文语言的特色,应该加上精练、简洁、含蓄、多彩等要求,还要善于把抽象化为形象,把生活中许多具体可感的、人所共知的现象联系起来,“假象取祸,以相譬喻”,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事例说出,使妇孺皆知。

(3)好的杂文,应该有浑然天成、举重若轻的阅读效果,让读者既受到思想的启迪,又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3. 荧屏评论性新闻为何发展很快?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五彩缤纷的荧屏上,评论性节「和谈话类节口方兴未艾,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对话”等栏目的开播,到各地方电视台的焦点、热点板块节目的面世,各具特色的评论性节目相继荟萃一堂,一时间形成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景观。这根植于上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期中国大众的一种价值取向。

(1)人们的思想观点长期没有机会在公共场合得到沟通、碰撞和理解,如今有这个平台,可展示不同层面人们的看法和个性观点,就此自然而然地被卷入屏幕上的种种交流活动中。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大潮的节节进逼,人们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在审美取向上则是趋于个人化和平民化。观众开始有对娱乐、幽默、轻松节目的需求,并希望在节目中能找到一个参与其中表达自我的位置。因而,这类评论性节目一推出,就以鲜明的特色吸引着观众,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时促进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

4. 社论如何才能写得短而精?

【答案】(1)社论要写得短,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论题单一、集中,紧扣当前思想焦点。

应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避免枝蔓横生,泛泛而论。

②分析单刀直入,坚持虚实并举。

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对一点就明的道理,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决不过多地发挥,繁琐地引述,而始终借助于画龙点睛、简洁明快的笔法,把论点建立在有充分根据的基础之上。

③打破惯用程式,不“穿靴戴帽”。

应始终处于和读者完全平等的地位,循循善诱,侃侃而谈,顺着文章的思路,戛然而止,自然作结。

(2)社论要写得精,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作者笔端饱蘸激情。

作者如果对所评论的事物无动于衷,就不会感到有提出问题的迫切性,就不能在文章里表现感情和激动。这样的文章没有说服力,也没有生动性。

②善于熔叙、议于一炉。

把叙述与议论结合起来,夹叙夹议,这是使评论文章具体生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任何论点总是从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抽象、提炼出。因此,结合生活实践阐发论点,会讲得具体生动,读之感到亲切有味。

③修辞手段运用得法。

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使文章增色生辉、生动、有吸引力,克服平铺直叙的缺陷。

5. 简述广播评论的策划方式。

【答案】广播评论有以下几种策划方式:

(1)广播评论的宏观策划

广播评论的宏观策划主要是指栏目定位,包括栏目受众和宗旨的策划。

一个栏目定位需要的因素包括:栏目受众定位和栏「宗旨定位。

(2)广播评论的微观策划

①广播评论节目的写作策划

a. 选题策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这是广播评论选题的重要原则。站在听众角度,选择听众关心的选题。

b. 立论的策划。论题尽量集中。立论的角度要新颖。

c. 标题的策划。将一个标题做得生动活泼的三种方法:第一,巧用比喻。第二,活用诗词。第三,引用俗语。在制作广播评论标题时应结合听的特点,遵循听的规律,而不能硬搬报纸评论标题的样式。广播评论标题要求简明精练、通俗形象、响亮和谐、平中显奇,尽量避免使用谐音、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

②广播评论的形式策划

a. 广播评论播出方式的创新

很多节目开始实行直播的方式。广播评论采用直播的方式,吸引听众的参与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群众在现场,通过记者的对讲机参与节目,参与论证。另一种是听众同时拨通两部以上热线电话参与论证。

b. 广播评论工作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