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5新闻传播基础(含中外新闻史)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编者按
【答案】编者按语是指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其显著特点是“立片言以居要”,目的在于画龙点睛,把新闻报道或文章中最精彩的、结沦性的意见点出来,以引起读者注意,提高宣传效果,常常被人们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
2. 贴近生活
【答案】贴近生活,是指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3. 文前按语
【答案】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是最常用的按语形式。它居于文章或报道之前,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在三种按语形式中,地位最为重要,编排位置最突出、显著。写作要求言简意赅,常使用论断性语言,不必重复叙述新闻中的事实,也无需组织论证,只要直接、鲜明地提出论断即可。文前按语不要拟标题,也不宜署名。
4. 《火星报》
【答案】《火星报》是指1900年12月24日,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为重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评论。
5. 论据
【答案】论据是指评论文章中使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没有论据的论点,论点一经产生,它就必须以一定论据为前提。一篇评论文章要说服人、引导人,特别是把那些不同意见者拉到自己一边,没有充分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不能奏效的。
6. 广播短评
【答案】广播短评是指内容单一、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一种评论形式,通常为一事一议,
阐明一个道理或一个主要观点,篇幅在5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千字。广播短评,一般以新闻报道的某一客观事实或社会上存在的某一典型事实为立论的依据,因此确立的论点比较明确与具体,选择的论题范围与内容也相对集中。
7. 论点
【答案】论点是指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的客观对象的一种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它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一般而言,一篇评论有一个论点,其他的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论述的。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统率着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论理和文字,它决定着一篇评论的生命力,事关重大。
8.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9.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10.短评
【答案】短评是指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它比之社论要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短评以专栏形式发表,以栏目所特有的稳定性吸引受众。
11.本报评论员文章
【答案】本报评论员文章是指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12.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
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二、简答题
13.阅读下列新闻述评《拿什么支撑口子镇一一“黄山头现象”的启示》,试从全文立意、背景穿插、结构框架和表达方式等力一面说说你的看法。
拿什么支撑口子镇
一一“黄山头现象”的启示
安乡和公安,各有一个叫黄山头的镇。一条街道上,两个同名的镇政府机关,湘鄂边界,独此一处。
多年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交通便利,黄山头一直是湖南安乡和湖北公安、石首三县16个乡镇的物流中心。作为两省桥头堡,两个黄山头镇暗中较劲,争当边界龙头、排头兵。
建镇早于安乡黄山头的公安黄山头,在这个边界物流中心曾长期扮演重心的角色。街道等硬件建设是“门面”,一直不愿失去领先地位的公安黄山头,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1998年,湖北省将公安黄山头列为重点口子镇,省里每年都有一笔城镇建设资金下拨,并有相关省直部门对口帮扶。扩大市场规模,翻修街道,公安黄山头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原来只有400多米的镇中心街道,几年工夫拓展到2500米,并全部硬化。原来城镇面积只有0.22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000人,现在发展到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了万人。
街道另一头的安乡黄山头镇,眼看着公安黄山头镇一天天发展,也不甘示弱。他们虽只是常德市帮扶的一个口子镇,但发展的意识强烈。建镇之初,一次性解决镇郊两个村800人的商品粮户口,引农进城,又招商引资近亿元,加快城镇建设。
公安黄山头只有一条街道,安乡黄山头除延长对接街道外,还在自己一侧拓展出十字形新街; 公安黄山头扩建市场,安乡黄山头迎头追赶,引资2100万元,建成规模更大的商贸城。
竞争白热化,争的就是在黄山头的600多个经商户。
8年前,公安黄山头最繁荣时,经商户大多在这一边经营。随着安乡黄山头硬件设施的完工,经商户逐年南移,己从公安那边迁来200多家。
硬件设施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之后,两省各自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口的只有一个,留住经商户。
税有规定只能照收,管理费则可以减免。安乡黄山头,一个门面月租金在150兀左右,可公安这边税收加各种规费高达300元。这一比,经商户就朝南转移。
两个黄山头,镇情基本相似,都以农业为主。公安黄山头镇去年财政收入600余万元,其中农业税收320万元,镇上商贸占了280多万元。今年按国家统一规定,农业税要减去140万元,镇上的日子怎么过,可想而知。安乡黄山头的财政收入结构,也大致相同。
长期减免有关收费,本应集中的财力受到削弱。如不减免,经商户又投奔对方。特殊的竞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