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文献研究
【答案】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画面、声音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根据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所用文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文献研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其中社会研究者最常用的有:
(1)内容分析;
(2)二次分析;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2. 网络调查法
【答案】网络调查法也称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或者在线调查,是指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常见的网络调查方式有三种:
(1)将调查问卷直接链接在网站的网页上;
(2)将问卷链接在特定的网页上,它不是一种面向所有上网者的自由浏览、无特定对象和总体的调查,而是一种针对研究者所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
(3)研究者在确定好调查总体(也是有电子邮箱的对象)、抽取完调查样本、收集好被调查者的电子郊箱地址后,直接将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被调查对象。被调查者打开问卷的电子版在计算机上进行填答,填答完毕后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回给调查者。
网络调查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快捷,节省费用。同时,填答好的问卷很快地被处理成数据库文件,大大减少了录入误差。网络调查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上。即它只能调查那些有上网条件、同时也会上网的对象。
3. 比较分析法
【答案】比较分析法是指研究者从先前己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如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群体等)的规律性。
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一致性比较法; ②差异性比较法。
4. 局外观察
【答案】局外观察又称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5. 折半信度
【答案】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折半信度与复本信度的情况类似,它要求前后两个部分的项目的确是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一旦二者所测量的并不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那么,研究者就无法用它来评价测量的信度了。
二、思考与实践
6. 从《社会学研究》上选择一篇与你感兴趣的或你所熟悉的领域相关的研究报告,从该报告的导言部分读到结果部分,不要读其“结论与讨论”部分。你自己根据所读部分的内容写一个“结论与讨论”部分,并与原报告中的该部分比较。
【答案】(1)结果。即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2)讨论。即说明所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些什么。
(3)阅读一篇文章并运用以上知识对其研究并说明。
7. 一份问卷主要包含哪些部分,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一般遵循哪些规则?
【答案】(1)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尽管实际调查中所用的问卷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往往都包含这样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①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应该说明内容有: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②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 ③问题及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大类。
④编码: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2)问卷中问题的前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联系,既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结果,又会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所遵循的原则有:
①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这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
②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地进行; 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触及有关伦理、道德、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回答者的这种自我防卫心理将会引起他们对问卷调查的反感,有碍他们对调查的合作,阻碍调查的顺利进行。
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是因为,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总能谈些看法,说出些所以然来: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往往难以开口,说不出什么来。如果以被调查者熟悉的内容开头,就不至于使调查一开始就卡住而无法进行。
④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这是由十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的、具体的事实,因此往往比较容易回答; 而态度、意见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内心深处的东西、更不易在陌生人面前表露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问这方面的问题,常常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的戒备情绪和反感情绪,引起较高的拒答率。
⑤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这是因为,个人背景资料虽然也是事实性的,也十分容易回答,但由于它们是除回答者姓名以外的其他的主要个人特征,也属较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而适合放在末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背景资料通常都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自变量,如果一份资料缺少这些变量,实际上也就成了废卷。因此,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做出较好的说明和解释,这一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
⑥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这是因为回答开放式问题要比回答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书写时间。无论是把它放在问卷开头,还是放在问卷的中部,都会影响回答者填完问卷的信心和情绪; 而将它放在问卷的结尾处时,由于仅剩这一两个问题了,绝大多数回答者是能够完完整整地填答完它们的。退一步说,即使被调查者不愿意填答开放式问题,放弃了回答,也不会影响到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