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汉语主语的认知研究

关键词:主语,汉语,认知参照点,原型理论,句法地位

  摘要

摘 要汉语主语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比较热点的问题。根据对以往研究的回顾,汉语主语的研究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分别是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前者对汉语主语的定义和描述相当形式化,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义和语用因素的影响。对于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关于汉语主语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而且十分重视其与话题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然而,尽管有方方面面的研究,对于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而言,主语在汉语中到底占据什么样的语法地位,特别是与话题相比,这仍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本文发现如下三个重要的研究空白:(1)对主语进行的认知角度的研究较少,而对汉语主语的认知研究更少;(2)对汉语主语的细致又覆盖面广的研究不多;(3)主语是否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成分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空白,本论文尝试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对汉语主语的研究将从两个层次上进行:具体的层面和抽象图式性的层面,并提出下列三个相应的研究目标:(1)发现汉语主语的认知机制或解释;(2)详尽的描述汉语主语的特征;(3)为主语是否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成分找到答案。根据这样的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方法论基本上是理论性的定性研究。在抽象图式性的层面,对汉语主语的抽象描述会基于人的基本认知能力,特别是认知参照点能力。该抽象描述会尽力概括各种不同具体种类的主语。在具体层面上,本论文将应用原型理论及相关理论,包括概念原型和原型题元角色,对主语进行研究。研究语料来自现代散文,以往研究中争议较大的例句,以及一些本论文作者为研究目的创造的句子。通过在两个层面上对汉语主语的仔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汉语主语本质上是认知参照点现象,是概念化的起点;其次,汉语主语是一个原型范畴,其中各范畴成员是围绕一个中心成员通过概念隐喻或家族相似性所进行的扩展;最后,由在两个互补层面上对主语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属于汉语主语的基本语法结构。本论文不仅为汉语主语提供了一个图式性的概括,该概括基于关于人类大脑和心智的知识之上,并尽可能的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的主语,而且还细致地分析了主语范畴中的一些边缘成员,并证明了它们都属于主语范畴。通过结合人次参照点理论和原型理论,本论文还对汉语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做出了贡献。关键词: 主语,汉语,认知参照点,原型理论,句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