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辨析:思想库不光是思想。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思想库己不仅仅是思想,其成熟是政策科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1)思想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思想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首先出现的。思想库的成熟有力地推动了政策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正如德洛尔所指出的,思想库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最纯粹的组织体现,它不仅是政治设计的有意义的发明,而且也是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成长的摇篮。思想库既锻造了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又使政策研究成果凝聚为一个新的学科; 它既是政策研究的理想场所和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中间试验基地,也是公共政策学的学生、政策分析者以及官员的实习、锻炼的基地。那格尔则认为:“思想库是产生可靠的、可以被有关部门接受的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机构。”
(2)思想库是现代国家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思想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结权势集团和直接决策者的中介,起到了使政治系统与社会广泛联结的作用。它们一方面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
②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
③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
④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⑤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
总之,思想库成为现代公共决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库的成熟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2. 澄清和确定目标有哪些途径及方法?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澄清和确定目标的具体途径及方法如下:
(1)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判断构成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或依据,政治因素也在目标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认定政策目标必须考虑价值因素和政治因素,即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使隐含着的价值问题清晰起来; 它假定价值观是人类行为或行动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价值分析中主要涉及:政策及其目标的价值含义、价值的一致性,绝对
价值和相对价值; 对明确价值观的可行性限制; 价值组合、价值冲突、价值观的加强和改变以及进一步假定的价值内容。为澄清目标而做的价值分析,主要解决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相关群体的利益等问题,因此,要着重考虑决策者及其他政策参与者的价值判断。政策目标往往是少数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因而价值分析首先要问谁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谁的偏好、利益得到了反映。价值观主要是一种超理性的东西,因而不能作理性的分析或定量研究。目前可以利用的最好方法有:对上述提到的各种价值表征进行人为研究; 对作为规范性的价值系统即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决策分析(包括不同价值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预测分析(资源分配是价值观最突出的表征之一); 面谈; 利用德尔菲法进行详细调查; 识别出目标群体及个人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范围等。
同时,必须考虑影响政策日标的政治因素尤其是决策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需要以及各种利益团体对政策日标的影响。政治家或决策者本身是与政策目标密勿相关的因素,不能假定他们是超脱于各党派、集团利益之上的中介者或调停者,必须弄清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需要和政治观点,评估这些立场需要和观点是如何影响相关的政治目标的。在政治分析中,还应考虑利益团体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左右政府的政策目标。在代议制民主社会中,许多决策者是利益团体的代言人,受利益集团影响的政策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或真正反映公共利益。
(2)处理多重的和冲突的日标
处理多重的和冲突的目标是确定目标的一个基本而又困难的任务。奎德认为,如果在政策目标问题上存在着争论,即人们不能在目标问题上达成一致或无法确定目标,那么就应努力寻找一个能取得共识的更高一级或更一般性的目标。寻求这种更高目标的一个方法是看看高一级的组织层次,通过更高层次的目标分析或通过原初目标的一致性检验,也许人们可以做出选择。如果这种达成单一目标的努力失败,可以采取两种另外的程序或途径,即通过最优化途径和“满意”途径来确定一个偏好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①最优化途径
寻求最优化途径是一个由如下三步组成的分析程序:
a. 在目标之间确立一个相对价值和交易的系统:
b. 确定目标的偏好顺序和优化序列;
c. 除最重要的目标外,在最低限度上的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其他目标转变为约束或限制。
②“令人满意”的途径
“令人满意”途径不寻求最优化的解决办法,不必考虑目标应如何排列或口标冲突应如何加以解决,采用这种途径者(满意者)不必为这种事情担忧—因绩效标准过于“严密”而找不到可能的解决办法。
③两种途径的关系
与“最优化者”力求在特定的场合找到问题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同,“满意者”认为,在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价值冲突,不要去指望获得任何“最优化”东西,最可能的是找出“足够好的”东西。为做到这一点,‘瞒意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确定界限并寻求可行
的解决办法。
(3)目标最优化的方法及技术
多目标的最优化问题实质卜是在各种目标和各种限制条件(约束)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妥协问题。在一般决策分析以及公共决策分析中,人们提出了种种方法及技术来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陈湛匀在《现代决策分析概论》一书中提出丁目前常用的几种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
①化多为少法。由于直接解决多目标问题最优化比较困难,因此应把它们化解为容易解决的单目标问题。
②重排次序法。先把多日标决策问题的劣解(指从各个日标分量上考虑,它比不上另外的可行解)去掉,留下的是非劣解集; 然后另外制定一些规划,使这些非劣解有可能重新排列次序。通过使用这一方法,一些原来无法比较的方案变成可比的。
③分层列序法。由于同时处理K 个目标较麻烦,可以采用分层序列法。其要点是把目标按重要性次序选排一个队,即分为最重要目标、次重要目标等。
④直接求非劣解法。尽可能先把非劣解都找出来,然后让决策者自己进一步挑选。
⑤层次分析法。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达到总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解成不同因素,同一层次L 内各个不同因素的权重,可以通过它们之间进行成对判断比较而得到。下一层次L+1的因素的重要程度,既要考虑本层次,又要考虑上一层次的权力,因此,一般要列组合权重并一层一层列下去直到最后一层,由于它们的相对重要性都列出来了,所以,哪个方案及目标更重要就很清楚了。该方法有五个步骤:明确问题,划分和选定有关因素; 建立分层结构; 同层次求单权重; 同层次求组合权重; 一般性检验,分析并定结论。
3. 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如何加以克服?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1)政策终结的障碍
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
①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a. 政策受益者,政策受益者不愿意既得利益受到损失; b. 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不愿意承认他们制定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c. 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者不愿意看到政策的被终止。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
②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