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国际贸易学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2. 流通手段

【答案】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即商品所有者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3. 超额利润

【答案】超额利润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4. 年剩余价值率

【答案】年剩余价值率(一般用M' 表示),是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如果以M' 表示年剩余价值率,以m' 表示剩余价值率,以v 表示预付可变资本,以n 表示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可表示为:

5.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答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 )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是负责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用作生产性投资的长期贷款,以促进经济的复兴与发展。主要业务活动是对发展中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对成员国政府或经政府担保的私人企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资助他们兴建某些建设周期长,利润率偏低,但又为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建设项目。世界银行在二次大战后初期是为参加国筹措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目前主要向参加国兴建基础设施、发展工农业和文教卫生事业等方面进行资金援助,其贷款期限和利率均较优惠。世界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借款,主要以发行债券方式筹资,此外还有成员国缴纳的股金与历年纯利的积累。世界银行现有180多个成员国。

6. 金本位制

【答案】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本位货币是指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货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特点:由国家的法律规定,铸造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清偿效力的本位货币来流通; 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和输出,银行券或各种金属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的黄金,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流通。这些特点使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一致。金本位制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首先实施,以后西方各大国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金本位制宣告崩溃。金本位制采取过三种形式:一是金币本位制,即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二是金块本位制,即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三是金汇兑本位制,即将小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连接的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但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二、简答题

7. 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金融自由化是指货币金融管理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行政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思想是尽

量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提高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包括:

(1)利率自由化

利率自由化是指放宽对利率的限制,让金融商品的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具体指金融当局取消对金融机构设定的利率限制,利率水平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目的在于增加利率和其他资产价格的灵活性,减少利率控制带来的成本,优化信贷配置,增加整个金融服务业的竞争性。

(2)业务经营自由化

业务经营自由化是指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上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在业务经营上的融合,银行和证券公司在业务经营上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进入其他业务领域,商业银行或外国金融机构可以从事证券投资业务,以促进公平竞争。

(3)市场准入自由化

市场准入自由化是指放宽对金融机构跨国业务活动的限制,资本自由进入和流出。包括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放宽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其目的是加强本国金融机构同外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促使本国金融机构向海外扩张。

(4)资本流动自由化

资本流动自由化是指放宽或取消对资本跨国流动的限制,允许国内外金融市场主体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允许国内居民自由转换各种金融资产,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目前,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管制。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8.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是什么?

【答案】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

(1)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①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又称货币汇率危机,是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引起资本外逃、利率上升,造成金融市场混乱的情况。货币危机多发生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汇率制度存在缺陷的国家,在投机的冲击下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迫使当局动用大量的外汇储备或大幅提高利率以保持本币币值稳定,结果造成一国的货币流通领域出现严重混乱,甚至使原有的汇率制度趋于崩溃的局面。它对证券市场、银行业、国际收支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将产生强烈的影响,容易引发证券市场危机、银行业危机及债务危机等多种危机。

②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或地区无力偿还其所欠的外债,引起外资抽逃、金融环境恶化的情形。债务危机通常发生在借入大量外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形势变化和管理小善导致短期内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