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法律经济学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17世纪中叶以后,源于欧洲并逐步扩展到世界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新兴资产阶级领导各种反封建力量进行了武装革命,经过反对封建复辟的反复斗争,终十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初步确立。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通过产业革命,一方面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它又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雇佣工人丧失了依靠手工技术而独立劳动的可能性,成为资本家掌握的机器的附属物,巩固了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制度。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最终确立起来。

2. 经济范畴

【答案】经济范畴是指经济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术语,用以表明经济现象的性质、特征及相互联系。经济范畴主要有四类:

(1)适用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最一般范畴,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

(2)适用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范畴,如商品、市场、货币等;

(3)适用于某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范畴,如原始氏族、奴隶占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制、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等;

(4)适用十某种特定经济研究领域的经济范畴,如生产函数、投资函数、恩格尔定律等。

3. 股票控制额

【答案】股票控制额是指取得对一个股份公司控制权所必需的股票数量限额。股份公司内部各股东的权力集中表现在股东大会的表决权上,原则上实行一股一权。但股东拥有的股票数量是不一样的,大股东占有的股票多,表决权大,实际上支配着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从理论上说,需要占有股票总额半数以上才能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但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分散,持有少量股票的股东人数多,大股东拥有的股票控制额,不必达到股票总数的半数。股票越分散,股票控制额就越小。通常只要掌握股票总额的30%~40%,有时甚至只掌握股票总额的5%~10%, 即可取

得对股份公司的控制权。

4. 福利制度

【答案】福利制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各种社会福利形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是社会保险,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或失业者提供各种保障措施,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金、抚恤金、伤残救济,乃至儿童津贴等; 另一类是社会福利补助,为低收入者和贫困阶层提供福利补贴,如低收入家庭补助、住房补助、病假补助、社会保健等。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福利项目和措施几乎囊括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个环节,使工人阶级,特别是贫困阶层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福利制度”的推行,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在不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它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更没有改变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

5. 资本国际化

【答案】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一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从其出现在世界上起,从本质上说它就是国际的,资本进行榨取剩余价值的活动,从来就不受国家或民族地域疆界的限制。它要开拓世界市场,要到遥远的异国去寻找原料,要不远万里地掠夺和榨取其剥削对象。正是资本的这种国际性的本质,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化,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提高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具体形态的国际化程度和所起的作用是小同的。最早表现出资本国际化趋向的是商品资本,然后是货币资本,最后是生产资本。

6. 固定资本更新

【答案】固定资本更新是指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下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下进行补偿。固定资本更新必须设立折! 口基金。折旧基金(或折旧费)是指按照I 司定资本磨损程度而逐年提取的货币准备金。折旧基金等十固定资本的价值除以它平均使用的年限。提取的折旧基金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称为折旧率。固定资产经过使用后,其价值会因为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步以生产费用形式进入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构成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的一部分,并从现实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由于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其平均使用年限内,在物质形态上总是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不到全部磨损,不需要更新。因而逐步提取的折旧基金,可以起积累基金的作用,用于扩大再生产。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会形成生产资本的全球化?

【答案】从根本上说,生产资本全球化的动因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1)引起生产资本全球化投资国方面的原因:

①为了保证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原材料、自然资源的供应

与国际贸易相比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开办企业,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小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以用投资者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现代化装备,提高原材料质量,改良原材料品种,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②利用廉价劳动力

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跨国公司力求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建立和收购子公司,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以供本地销售或返销母国。

③占领销售市场和服务市场

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各国常常采取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办法,有时甚至限额以阻止外国商品进入。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开办工厂,生产出的商品以本地商品的面貌出现,就可以避免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顺利占领当地市场。

④对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的争夺

国际跨国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收购、联营、参股等手段实现战略联盟,其目的固然是为了全球战略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获取最新科技成果和特殊人才。这种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公司并购、合并过程中,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2)引起生产资本全球化东道国方面的原因:

①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本缺口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状况,往往遇到资本短缺的问题。这些发展中国家为吸收外资流入,纷纷制定了对外资流入的优惠条件并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的国家甚至提出“以市场换资金”等,这些都起到了吸引外资的作用。外资进入这些国家后,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力一法

许多国家允许并欢迎外国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有的国家更加看重发达国家的商标、品牌、专利。这些国家力图引进发达国家的研发机构,使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③世界统一市场的恢复,更多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使国际资本流动更加便捷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许多原计划经济的国家实施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它们大举引进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使国际资本流动大大加快,跨国公司在全球迅速扩张。

上述投资国和东道国基于本国利益,促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相互推动,使生产资本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8. 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