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法律经济学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木积聚

【答案】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或者说是本来意义上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资本的积聚就越多,资本积聚由单个资本企业依靠资本积累而实现。由于资本积聚标志着资本所支配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因而意味着资本家阶级对无产阶级统治的扩大。资本积聚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 (2)受新资本的形成和旧资本分裂的阻碍。

2.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立而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自身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存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发达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生产的基础之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它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 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商品经济是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的经济。

3. 资本周转

【答案】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周转速度指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的次数。所以,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种方法来表示。(1)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2)周转次数指在一定时问内(通常是指在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揭示了时间因素对预付资本量、价值增殖、以及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等的影响。这些分析使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调节经济活动,调节各阶级和各阶层的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有:(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4)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5.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6. 流动资本

【答案】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价值也一次转移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两部分:(1)一部分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等劳动对象上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从物质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便全部消费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从价值形式看,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便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出售而转化为货币全部流回到资本家手中。这部分资本属于流动资本。(2)另一部分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并不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重新创造出来。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还创造了剩余价值。因此,在价值形成卜,投于劳动力的资本,同投在原材料卜的资本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从价值的周转方式来看,二者是样的。都是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把全部价值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经过产品销售以货币形式回到资本家手里。因此,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构成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7. 试分析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格局。

【答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世界现存30多个区域经济集团,其中有三个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集团,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可以说,战后区域集团的发展格局,主要就是指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性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1)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成立的区域经济集团,它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在一体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现己发展成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这些进展主要包括: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对外渔业政策、建立货币联盟。欧洲联盟以及欧洲经济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一体化程度很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2)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美洲经济圈的组建实际上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区; 第二步是把墨西哥吸收进去,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 第三步是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目标是实现美洲自由贸易区; 最终形成一个幅员广大的美洲经济圈。1992年年底,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总统共同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3.6亿人口,在面积上大于欧洲统一市场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强了各国间的相互依赖,亚太地区区内贸易占该地区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区域内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为这一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条件。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前总统霍克的倡议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它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由过去的民间论坛发展成政府间的磋商,从而拉开了亚太地区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此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不断增加,并且在制度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维护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增加经济交往,减少关税壁垒,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8. 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 竟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2)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部门内部的各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追求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推动了企业不断追求新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与新的市场以拓展新的利润空间,所有这些都能起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不同产业部门的企业竞争中,为了保持利润率的差别,也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进行创新,这也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 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答案】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