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证券税收制度

【答案】证券税收制度是指政府对有价证券(主要指资本证券)的发行、转让交易行为、获取收益、继承与赠与等环节所确定的征收原则和征收制度的总称。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对证券发行和转让课税;②对证券投资所得(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课税;③对证券转让增益课税;④对证券的继承及赠与课税。证券税收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主要包括:证券发行税、证券交易税与印花税、证券营业税、证券所得税、财产税类等。

2. 税务登记

【答案】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向税务机关披露有关信息, 并对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身份予以确认的一项涉税活动。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等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税务登记包括开业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 停业、复业税务登记, 注销税务登记等。

3. 税收的公平原则

【答案】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各纳税人的原则, 即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

“公平”包括横向公人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当, 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的原则。

平和纵向公平两重含义。横向公平要求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纵向公平要求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关于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着两种主张: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4. 税负转嫁

【答案】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负担转嫁, 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 通过经济交易过程, 将所缴税款部分地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 自己少负担或者不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即前转和后转。

5. 混合销售行为

【答案】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非应税劳务提供的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连, 且从同一受让方取得价款。对于混合销售行为, 是作为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还是作为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征收营业税, 需视纳税人的性质而定。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非増值税应税劳务, 不缴纳増值税。

6. 环境保护税

【答案】环境保护税是指国家基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资源枯竭、促进资源再生、保持生态平衡的目标, 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征收相应数量的税收, 或运用其他税收手段筹集环境保护资金, 并调节纳税人相应行为的有关税收的总称。环境保护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的手段来实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更为有效的利用。环保税的理论依据是外部的不经济, 或称“外部负效应”。

二、论述题

7. 请结合实际, 谈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义, 以及如何提高我国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答案】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 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 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 影响着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

(1)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的现实意义包括:

①是落实“信息管税”的重要举措税源管理专业化是理顺和落实“信息管税”相关职能、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 可以从机制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 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

程度和利用效益, 促进“信息管税”的落实。

②是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a. 根据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 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 通过强化监督制约, 有效促进纳税遵从, 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b. 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管理规律, 找准管理需求, 针对纳税人的状况和税源的变化,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能够提供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 实现和谐征纳关系。

(2)提高我国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 主要有以下建议:

①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 建立和落实好“人机”结合的管理办法。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队伍, 是做好税源管理与监控的根本所在。

②规范基层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办法

a. 要规范税源监控机制;

b. 要落实税源监控的具体措施。

③创新手段, 改进方法, 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

a. 要加强国地税的协作, 强化户籍管理, 建立国地税联署办公制度;

b. 要坚持属地原则, 实施分类、分行全面开展纳税评估, 实施深度税源管理;

c. 要加强发票管理, 强化“以票控税”。

④加强协作, 多头并进, 建立和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a. 要逐步实现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计算机联网, 建立与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

b. 基层地税机关根据零散税收税额小、户数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 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

代征等方式,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配合, 密切部门协作, 建立、完善各级协税护税网络。

8. 中国目前实行遗产税有什么作用。你认为应当如何设计我国遗产税的指导原则与内容框架。

【答案】(1)中国目前实行遗产税的作用

①开征遗产税, 将一部分富人的遗产转为国家所有, 用于社会需要, 有利于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 缓解贫富差距悬殊的矛盾。

②通过征收遗产税, 可以为政府增加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遗产是一项新的税源, 虽然目前可能征得的税款不多, 但是对于一些财力并不宽余的地方政府来说也不无小补。另外, 从发展趋势来看, 中国的遗产税将是一个税源稳定、具有一定増长潜力的税种。

③开征遗产税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维护中国政府和中国公民的权益。目前的情况是, 一些征收遗产税的国家对中国公民在其境内的遗产和本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的遗产征收遗产税, 而中国没有开征遗产税, 等于自动放弃了对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外的遗产和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的遗产的税收管辖权, 这种不平等状况是不合理的。

④开征遗产税可以填补中国现行税制中的一项空白, 有利于完善中国的税制。就遗产税本身的特点而言, 这种税可以说是所得税的补充或者延伸。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中, 财产税类的税种所占比例极小, 随着公民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 现行财产税与对个人财产进行调节的要求极不相符。

⑤开征遗产税可以产生一些积极的社会效应,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鼓励勤劳致富, 限制不劳而获;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共意识, 鼓励人们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等。

(2)设计我国遗产税的指导原则与内容框架

①征税面要窄, 起征点要高, 级距、税率要适中

我国现阶段真正富裕的人还是极少数, 而开征遗产税旨在对这部分人的财富进行再分配, 限制通过继承导致财富过分向个人积聚, 征税面不要过宽。设计税法时, 遗产总额经各项扣除后不足10万元的, 不征税;超过10万元的, 仅对超过部分征税。设计税率为5级超额累进税率, 最低一级税率为10%, 最高一级税率为50%。遗产税实际负担率应随纳税遗产额的增加而提高, 应纳税遗产额为100万元时, 实际负担率为24%; 应纳税遗产额为155万元时, 实际负担率为33%。

②采用总遗产税制

对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先行课税, 然后再分割给继承人。以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为纳税义务人。税负大小不考虑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疏关系。

③征税办法要简化, 只征收遗产税, 不单独征收赠与税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和财产登记制度, 也无其他有关赠与的法律规定, 税务部门难以掌握公民的财产赠与情况, 实际上很难做到对赠与征税。故应先开征遗产税, 待实行一段时间后总结经验, 再考虑单独设置赠与税。为了防止因转移财产而造成偷漏税, 应该规定, 对被继承人死亡前5年内的赠与并入遗产征税。

④采用属人与属地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国际惯例的规定, 凡在我国境内经常居住的中国公民, 死亡时有遗产的, 应就其境内外全部遗产征税;对不在我国境内经常居住的我国公民及非我国公民, 死亡时遗有财产者, 只就其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