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汉语综合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2.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3.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4.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 o , e , i ,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

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5.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6.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7.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二、简答题

8. 借代也就是“换名”,为什么要“换名”? 换名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案】(1)“换名”的原因

借代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富于变化,取得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换名的方式

①特征代本体。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②专名代泛称。如用“诸葛亮”代替有智谋的人。

③具体代抽象。如用“头脑”代替思想。

④部分代整体。如用“柴米油盐”代替所有日常生活资料。

9. 既然说文无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话语类型的语篇结构? 请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1)“文无定法”的含义

“文无定法”是指一切依照表达内容的需要而转移。例如,在不同的话语类型中,语篇结构在选择上的优先性表现的程度并不相同,事务性话语类型一旦形成了普遍认可的语篇模式(如法律文书的固定格式),就具有了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在人们寻求这种标准的语篇模式的过程中,无论哪一种语篇结构都只有选择上的优先性。新闻性话语类型中语篇结构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就比较小,尤其是一些复杂的话语类型,如新闻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等,它的成功往往就期待着语言使用者在语篇结构上的创新。但与文学性话语类型相比,它的语篇结构就显得还是具有相当制约力的,因为在小说、诗歌、散文等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现有规则几乎就成了一种规则。

(2)文无定法是相对的

文无定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指对具体话语类型的写作不应太拘泥。但不同的话语类型之间还应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的交际功能。在“文无定法”中又必须有一定的东西是确定的,否则小说就不再是小说,而新闻也不再是新闻。研究某一话语类型的语篇结构就是要研究哪些东西在这种类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又能以哪些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篇具体的话语作品的语篇结构。研究语篇结构最终落实在由这些结构要素组成的语篇模式上,如小说模式、通讯模式等。

10.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种说法都对吗? 为什么?

第一组甲、又良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乙、担任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第二组甲、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乙、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引起人们多么美妙的遐想。第三组甲、他甚至连车窗外的茂密的青松、起伏的翠岗和遍地的野花也无意观赏。乙、他甚至连车窗外的株株青松、道道翠岗和束束野花也无意观赏。

【答案】第一组甲句说法不对。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搭配。第二组甲句说法不对。语序不当,定语错放于状语位置上。第三组乙句说法不对。定语“束束”不对,野花不能是一束束的,只能是一株、一朵、一丛等。

11.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原因在于:

(1)修辞手段为内容服务

修辞研究的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原则仍然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和内容要完美地统一。因此,它同片面地讲究形式美,单纯地追求华丽辞藻的“咬文嚼字”是根本不同的。

(2)修辞是语音三要素的综合运用

①“雕琢词句”只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指通过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

②语音方面,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效果,如双关、对偶、拈连、歇后、摹声、同字、谐音、讳饰、借代、飞白等;

③语法方面,没有并列句就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错综、排比、顶真、回环等手法;

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修辞是三要素的高级体现。

(3)修辞承担重要交际作用

修辞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格外突出,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表达效果,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务,正确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单纯认为修辞的目的是“卖弄文字技巧”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