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管理会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复利现值

【答案】复利现值是指为取得将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即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

2. 制造费用预算

【答案】制造费用预算是指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产品成本的计划。这些成本按照其与生产量的相关性,通常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类(即通常所说的成本性态分类)。

3. 标准成本法

【答案】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4. 战略管理会计

【答案】战略管理会计是与企业战略管理密切联系的,它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战略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协助企业管理层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管理业绩。

5. 品种决策

【答案】品种决策是解决生产什么产品问题的决策,如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应停产等。决策中,经常以成本或贡献毛益额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

二、简答题

6. 如何运用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的逐项测算法?

【答案】根据企业有限的各项生产条件和各种产品的情况及各项限制因素等数据资料,分别计算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并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经过逐步测试,使各种产品达到最优组合。

7.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的制造费用。其特点主要有:

①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公认会计准则认为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应该尽量保证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

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样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转销时间也就并不十分重要,它是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

②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③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构成上是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2)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其特点主要有:

①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被认为属于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资产。

②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

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③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本期间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

综上所述,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中不难发现,二者的根本区别或者说分歧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到底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还是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资产。这一区别也决定了两种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各自的特点。

8. 进行功能成本决策选择分析对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试举出5条。

【答案】由于企业的产品(或零部件)很多,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都进行功能成本分析,应有所选择。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品的成本降低额。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使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6)从原设计问题比较多的产品中选,可以充分挖掘改进设计的潜力。

(7)从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工艺、减少工序。

(8)从成本高的产品中选,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9)从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优化结构。

(10)从废品率高、退货多、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提高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

9. 当准确性和及时性发生矛盾时,你将如何决策?

【答案】(1)准确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相关范围内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信息总是越精确越好,但要考虑到及时性及获取高精度信息所需的处理成本,因而在管理会计中,信息的准确性以决策的正确性为标准。由于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问题千差万别,对管理会计信息的

“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就是管理会计信息的“有效准确性也就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标准。

使用范围”。正是基于这一特性,管理会计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的近似值或估计值,以此来简化信息的处理程序,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信息的处理成本。

(2)及时性是指管理会计必须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管理会计中,有些信息是常规需要的,可设定必要的精度,在信息成本一效益平衡性原则约束下,通过程序化方式予以提供。对于大量的非常规需要的信息,为了及时提供,往往采用近似的获取估计值或近似值。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为标准,没有固定的时间标准和精确性标准。及时信息有利于正确的决策;相反,过时的信息则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3)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之间,管理会计会更加重视及时性,甚至愿意牺牲部分准确性以换取信息的及时性。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可以通过缩短信息的经历时间来完成。信息的经历时间由两部分组成:间隔时间和延迟时间。间隔时间是指编制彼此相毗连报告的时间差;延迟时间是指处理数据、编制报表和分发报告所必需的时间。有效地缩短上述两个部分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提高管理会计的及时性。

10.什么是机会成本? 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不选其他方案而选最优方案的代价,就是已放弃方案的获利可能。选择方案时,将机会成本的影响考虑进去,有利于对所选方案的最终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11.简要说明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处理。

【答案】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根据是否涉及补价分为两种情况:

(1)不涉及补价,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涉及补价,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的双方的会计处理不相同。①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