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传播学基础及新闻采访与写作(加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框架理论
【答案】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社会学和心理学,后来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即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
2. 网络文化
【答案】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现代人类文明在网络慢慢流行后续渐被影响,网络风气有时亦会在社会中产生巨大影响,如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与韩国歌手PSY 的歌曲江南Style 等。
3.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 两级传播
【答案】两级传播是关于“传播流”的一种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表现为“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个人”的两级过程。两级传播理论是最早经学术研究而产生的有关
传播效果的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流行的“枪弹论”的想像,并启发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效果研究思路,引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如传播的社群影响及人际环境、多级传播、有效效果、创新与扩散等。
5. 从众
【答案】从众就是随大流或遵从群体的意志,屈从群体的压力。用学术化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由群体的真实或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个体态度的变化。从众的本质在于个体对群体压力的遵从或屈从。人的社会性固然决定了人的从众性,但从众的直接的原因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担心遭到来自群体的惩罚,二是想得到正确行事的指导。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W. 巴克的话来说,“人们趋于遵从是因为群体给他们带来了某些信息性的或规范性的压力。”
6. 热媒介与凉媒介
【答案】热媒介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度相对降低的媒介。凉媒介一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7. 符号
【答案】符号是指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粗略地看,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8. 控制分析
【答案】控制分析是就传播者控制传播过程而言,它包括控制主体即“谁”和控制手段即“说什么”。按照拉斯韦尔所划分的五大传播要素来讲,即针对传播主体“谁”的传播研究属于控制分析,针对传播内容“说什么”是内容分析。但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及其传播内容血肉相连,难以截然分开。因此,一般将传播主体“谁”与传播内容“说什么”合为一体,统归控制分析名下。
二、简答题
9. 简述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拉斯韦尔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总计达600万言之多。194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对传播学来说,这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其对传播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
拉斯韦尔认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谁(Whop 、说什么(C9a}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 )、对谁说(ToWhom 、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 )。这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SW 模式显示出来。
(2)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作用。
传播活动有三大作用: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后来,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又在这三大功能上增加了第四项功能—提供娱乐。
(3)指出或隐含了传播研究的两种形式。
①把传播活动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一点体现在传播五大要素的论述上。
②把传播系统置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传播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这一点包含在传播二大功能的阐释中。
10.简述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弊端。
【答案】(1)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
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属于实验法。他们把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人当成简单的实验标本,置于一种人为的、实验室一般的研究环境中,然后控制其他变量,再操纵一种变量,看看实验对象对此有何反应,继而归纳出某种变量与某种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2)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弊端
①实验法的毛病在于脱离现实环境,结论同实际常常不相吻合。因为,实际传播过程错综复杂,远非实验环境所能模拟,其中有许多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因素被排斥在研究活动之外,但在具体情境中却常起关键作用因此,耶鲁研究带有明显的闭门造车的弊端。
②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只探究实际的传播效应,而很少过问传播活动的整体特征,更少分析传播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从而将传播研究禁锢在十分狭窄的天地中。
11.什么是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案】(1)大众传播含义
大众传播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部分互动媒体等由固定的中心向不确定的大众的信息发布。
(2)大众传播的影响
从政治方面看,表现如下:
①可以为民主政治过程提供公开讨论的场所,使政治候选人为公众所知并传递不同的信息及意见。 ②从政者及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利用接近媒介的优势实施其权力。
从在文化方面看,表现如下:
①建构社会现实的一个首要的信息来源,并且能够使大众分享共同的文化身份。
②占用民众大量的闲暇时间,比其他任何机构对文化环境的影响都更大。
(3)大众传播研究核心
以信息产品作为起点,向前研究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向后研究信息产品的消费过程及其影响,同时考察技术、个人、社会、文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