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关系学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馈

【答案】在通信与电器领域,反馈是指信息的反向传播(也就是从输出方向向输入方向传播),或者叫信息的部分倒流。传播学上,反馈概念除了含有信息的反向传播这种通用意义之外,还包括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应这层特定意义在内。对传播而言,反馈对大众传播来讲必不可少。反馈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2. 观察研究法

【答案】观察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根据不同的标准,观察研究法可以被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 级别量表法; 记叙性描述。

3. 分层抽样

【答案】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分层抽样的好处是: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 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4. 叙事分析

【答案】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二元对立的。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而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式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5.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靶子论,是早期的受众理论。它把受众视为一盘散沙,彼此疏离,互不关联,那么对付这种形单影只的传播对象,大众媒介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在魔弹论看来,媒介传播的内容就像射出的一发发威力强大的魔弹,而受众好比射击场上孤零零的靶子,任由媒介扫射,

毫无抵御能力,只要被魔弹击中,便会应声而倒,就是说媒介的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

6. “控制研究”

【答案】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control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①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②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7. 前语言传播时代

【答案】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采集和狩猎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8.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二、简答题

9. 社会大众对职业记者角色的期望与描绘反映和说明了什么?

【答案】(1)社会大众对职业记者的角色提出了许多期望、进行了许多描绘:有的宣称记者己成为僧侣、贵族、平民之外的“第四阶级”; 有的界定记者为社会的“第三种力量”; 有的描绘记者为人类的“无冕之王”; 有的说记者是一批忙碌的“社会活动家”; 有的期望记者成为“受众的代言人”; 有的希望记者成为腐朽势力的“掘墓人”和“揭露者”等。

(2)这些描绘和期望,虽然带有深深的时代、阶级的烙印和非理性化的色彩,但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新闻传播者的职业本质和社会对记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了记者的角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要扮演的也不只是一种角色,而是好几种角色或一丛角色。

10.简述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拉斯韦尔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总计达600万言之多。194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对传播学来说,这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其对传播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

拉斯韦尔认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谁(Whop 、说什么(C9a}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 )、对谁说(ToWhom 、产生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 )。这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SW 模式显示出来。

(2)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作用。

传播活动有三大作用: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后来,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又在这三大功能上增加了第四项功能—提供娱乐。

(3)指出或隐含了传播研究的两种形式。

①把传播活动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一点体现在传播五大要素的论述上。

②把传播系统置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传播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这一点包含在传播二大功能的阐释中。

1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答案】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以下要素构成:

(1)传播者

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

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3)讯息

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汉语中也译成“消息代“文告”等等,它是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4)媒介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现实生活中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邮政系统、电话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都是现代人常用的媒介。

(5)反馈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