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2002年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及教材中,其突出的特点是设置了新课型--活动课。根据2003年印发的新课标,2003年秋季使用的《思想品德》实验教科书,其编写的最大特征是:内容呈现与活动设计一体化,即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活动课的设置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及新课程改革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下进行的。活动课的设置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活动教学的开展,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对活动教学的研究会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必将促进活动课的开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活动教学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讨了活动教学的涵义、特征和意义;以查阅文献、实地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了我国活动教学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实验的方式探索活动教学开展的方法,提出了活动教学开展的一般类型和基本模式。 活动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与操作共存,以学生生活为背景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和价值。首先,最大的特征是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一改传统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的局面,这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活动教学具有开放性,它不仅表现在学生心态的开放,也表现在活动教学内容的开放。再次,活动教学的操作性、体验性,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最后,活动教学的交往性,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由于活动教学的开展需要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除坚持《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原则: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正面教育、启发性和知行统一外,还应遵循主体主动性、活动开放性、过程体验性、活动交往交流等具体原则。 研究和实践发现活动教学一般有如下环节;根据学科理论与学生生活寻找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完成活动--活动结果的交流与展示--对整个活动的总结或评价--活动的延伸。调查发现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在于:考试指挥棒导致学生不重视政治学习,更不重视参与活动教学;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导致人们对活动课的忽视;一些教师缺乏开展活动教学的能力和经验等。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二是提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三是加强活动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四是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