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税收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预测

【答案】税收预测, 又称税收收入预测, 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经济和税收收入历年统计资料,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的方法, 对未来税收收入总量和结构等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测。税收预测研究的是税收发展前景在数量方面规律性的体现。要进行税收预测, 就要充分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动的因素和历史资料, 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方法, 经过推理和计算, 对未来税收收入的前景做出比较肯定的判断。

2. 抗税

【答案】抗税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拒绝接受税务机关检查, 威胁、围攻、殴打税务人员等行为, 也属于抗税。情节轻微, 未构成犯罪的,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 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除由税务机关追缴纳税人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 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资源税

【答案】资源税是指对自然资源征收的税种的总称。资源税主要是对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征税, 既有对资源级差收入的调节, 也有对资源绝对收益的征收。广义的资源概念实际上包括了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 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狭义的资源, 指的是土地、矿藏、水利、森林等现代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财富, 即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开征的资源税, 都属于这种狭义的资源税。

4. 税收中性

【答案】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应不干预经济、平等对待一切纳税人的原则。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①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 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②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5. 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指在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和支出责任的前提下, 以分税法划分各级政府收支, 同时实行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地方政府收支的财政体制。目前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分税制模式大体上有三种:①分散立法、按照税源分率分征、实行纵向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集中立法、事权分散、按照税种划分收入、实行纵向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③税权集中、税种共享、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6. 纳税担保

【答案】纳税担保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 纳税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 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纳税担保有利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保护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纳税担保人包括以保证方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纳税保证人和其他以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第三人。

二、论述题

7. 论述影响一国税制结构的制约因素。

【答案】税制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税收征管水平等各方面的情况, 合理设置各个税类、税种和税制要素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制体系及其分布格局。影响一国税制结构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税制模式的重要因素,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来表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制约着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总量, 而且也制约着税制中主体税种的选择、配置和协调以及税目、税率的确定。据统计资料表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 其宏观税负越大, 税负也从生产流通领域向个人收入分配领域转化, 税制也相应的由商品劳务税为主向所得税为主转化。

(2)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制约着税制模式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 要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因而要求税制既要参与商品市场的调节, 又要参与要素市场的调节, 如果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正处于发育阶段, 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健全, 则税制模式的选择要适应客观实际情况, 应主要选择针对性强, 便于发挥特定调节作用和促进市场机制发育完善的商品劳务税作为主体税, 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3)税收运行目标

税收运行目标是税收制度的灵魂, 决定税制模式的建立。这一目标包括效率和公平, 收入功能

和调节功能两个方面。税制模式中主体税种的选择必须对其效率、公平、收入功能、调节功能方面的比较, 进行合理的选择。最优课税理论认为, 所得税适用实现公平分配目标, 商品税适用实现经济效率目标。以效率优先作为税收运行目标一般应遵循税收中性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的中性原则尤为重要, 否则妨碍资源最优配置的实现。

(4)经济管理体制

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 其税种的设置与管理、税种之间的协调配合等, 是在一定的经济管理

体制之下进行的, 都必须符合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不同的税收管理体制下的税制模式是不同的。

(5)税收征管水平

税收征管水平对税制模式的选择和确定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国的税制模式必须与本国的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

①发展中国家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大多选择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模式。

②发达国家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税收征管上都比较先进, 并且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可以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 对众多的纳税申报表以及相关纳税文书进行处理, 多采用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6)周边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 这种示范效应将涉及到资本、劳动力、商品在周边国家间的流动。

—个国家的税收法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一国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等也是影响税(7)

制结构的因素。

8. 试述现行财产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完善的方向。

【答案】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财产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有的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税等。

(1)现行财产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财产税制的时滞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曾多次对流转税制和所得税制进行重大改革, 但财产税制基本未改, 其己严重滞后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②财产税制各课税要素的非科学性。包括计税依据欠科学, 同税不同负(同一房产因用途不同而承担不同的房产税负担), 税收优惠欠科学等。

③财产税体系的非合理性。

a. 从课税对象看, 范围过于狭窄。现行财产税主要针对不动产和机动车辆课税, 大量价值高昂的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均游离于课税范围之外, 从而削弱了财产税的调节作用。

b. 从课税环节上看, 欠缺于财产无偿转移时课征的税种, 即遗产税与赠与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缺位, 导致大量财产在无偿取得时无需纳税, 加剧了财产分配差距并使之得以代际沿承。这既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又造成不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