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0体育理论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0体育理论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0体育理论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9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0体育理论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6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0体育理论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2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30体育理论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28
一、名词解释
1. 运动定向
【答案】运动定向是经过基础阶段实践的观察和检验,挑选各方面条件优越、有发展潜力的儿童少年参加运动项目的专门训练。
2. 物质代谢
【答案】物质代谢是指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分解等与生理有关的化学过程。物质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不同方向的代谢变化。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的组织成分,称为同化作用;同时机体本身的物质也在不断分解成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称为异化作用。
3. 突触延搁
【答案】突触延搁是指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从兴奋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起,即从发生去极化起,到在突触后细胞中产生突触后电位止发生的一个时间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是传递物质从神经末梢释放、向突触间隙扩散而作用于突触下膜所需要的时间,但其大部分是消耗在传递物质的释放上。
4. 解剖无效腔
【答案】解剖无效腔是指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所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解剖无效空腔包括从口、鼻至细支气管的整个呼吸道,这部分既没有呼吸上皮,也没有肺循环血液供应,不能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
5. 超量恢复
【答案】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反而会延缓。
6. 个体乳酸阈
【答案】个体乳酸阈是指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因这一临界点的血乳酸浓度个体差
异较大,可在1.4~7.5mmol/L的范围变动。个体乳酸阈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
二、简答题
7. 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1)白细胞的类别
白细胞是一种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①有粒白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②无粒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2)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①中性粒细胞
有很强的变形能力和吞噬能力,能穿出血管壁进入感染部位,将细菌或小异物及坏死的细胞吞噬、分解和消化。也可“自我溶解”,死亡的细菌和组织溶物一起形成脓液。
②嗜碱性粒细胞
细胞颗粒中含有如组织胺、过敏性慢作用物质、肝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前两者可使小血管扩张,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其中组胺还可使胃酸分泌增多;肝素除有抗凝血作用外,还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
③嗜酸性粒细胞
具有较弱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能在过敏反应的局部聚集,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此外它还参与对懦虫的免疫反应。
④单核细胞
具有先天性非特异吞噬能力。它与进入组织后转变成的巨噬细胞,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结、肺泡壁、骨髓、肝、脾等器官,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清除受损的或死亡的细胞和细胞碎片;识别杀伤异己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的初级阶段,还能产生生长因子,增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成。
⑤淋巴细胞
作为一类具有特异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构成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8. 简述体温调节机制。
【答案】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体温调节机制分为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
(1)产热过程
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用于做功,其余都以热能形式发散体外。产热最多
的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和骨骼肌。内脏器官的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
量约占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剧増,可达总热量的
应,使产热量增加
(2)散热过程 骨骼肌产热以上。冷环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寒颤反倍。产热过程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及甲状腺激素等因子的控制。因热能来自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所以产热过程又叫化学性体温调节。
体表皮肤可通过福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所以散热过程又叫物理性体温调节。辐射是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传导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是将热能传递给同体表接触的较冷空气层使其受热膨胀而上升,与周围的较冷空气相对流动而散热。空气流速越快则散热越多。这三种形式发散的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其中以辐射散热最多,占总散热量的散热的
速度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温度越高或环境温度越低,则散热越快。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如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则机体反而要从环境中吸热。
9. 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答案】(1)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①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②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2)血液的功能
①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能维持水、渗透压、酸碱度和体温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
②运输
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③调节
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称靶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防御和保护
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总称为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总称为抗原),从而免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机体损伤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