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财经大学120202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冲突? 冲突与竟争有什么不同?
【答案】(1)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后。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2)冲突和竟争不同
①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
②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如果双方都能从他们的竞争结果中获益,那么竞争就不大可能变为冲突。实质上,竞争和冲突的区别在于一方所采取的行动是否会影另一方目标的实现。这种区别表明,要想防止竞争演化为冲突,有效的管理策略是消除共同介入的机会。
2.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
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二、简答题
3. 为什么说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和管理者?
【答案】领导者是指身居领导岗位、能够对组织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全过程施加巨大影响的人。因此,领导者对组织文化的影响也必然是]一分巨大的。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和管理者,原因具体如下:
(1)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
组织的创始人,他追求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他用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去要求部下,用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去带领队伍,将会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一切都是在他个人价值观的指导下发生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组织的主导价值观(即组织文化的核心)不过是组织创始人个人价值观的延伸、扩展和最终实现群体化。换句话说,组织文化就其实质来说,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创始人的个人价值观的认同结果。
(2)组织领导者是组织文化更新的推动者
对于组织创始人的后继者,他们个人价值观的作用,往往表现在对组织文化的更新上。组织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组织文化更新的压力越来越大。本组织文化向哪个方向转变和怎样转变,有其客观的规律性,但形成什么样的特色和个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价值标准。
(3)组织领导者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指挥者
组织文化建设,是指组织有意识地发扬其积极的、优良的文化,克服其消极的、劣性的文化的过程,亦即使组织文化不断优化的过程。组织文化建设的指挥者是组织领导人,特别是第一把手。 综上所述,领导者作为组织文化的塑造者,一方面,要对组织已有的文化进行总结和提炼,保留其积极成分,去除其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要对提炼后的文化进行加工,加入自己的信念和主张,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其内化为职工的价值观,外化为职工的行动。这就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领导者的品格、智慧、胆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文化的水准。
4. 什么是意志? 意志如何影响行为?
【答案】(1)意志的内涵
①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日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日的的心理过程。 ②意志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出了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意志由意志行为表现出来。
③意志行为受意志的支配和调节。
(2)意志影响行为
意志对行为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①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目的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有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客观规律规划自己的行为,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与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②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适时地做出有根据和坚决的决定,并毫不犹豫地付诸执行,而在不需执行和情况改变时,能立即停止和改变已做出的决定。
③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能顽强地克服行动中的困难,小屈小挠地执行决定的品质。坚持性表现为善于抵制小符合行动目的的客观诱因的干扰,做到面临千纷百挠,不为所动,也表现为善于长久地坚持业已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有始有终,在最困难的关头能不能坚持下来,是对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
④自制性
自制性,是指在意志行为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品质表现为善予迫使自己去执行已做出的决定,战胜有碍执行决定的各种因素,同时也表现为善于抑制自己消极情绪的冲动,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意志表现了人的意识、行为的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过程,它受到立场、观点、信念的制约,充分地表现出一个人行为的自觉性和果断性,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坚持性和自制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心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人勇于克服困难、超越自我,愈挫愈勇、磨炼自己,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实力,针对实际通达权变,克制自己、宽以容人,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振奋组织士气,提高群体相容性; 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三心二意、缺乏斗志,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遇到挫折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甚至半途而废,一事难成,影响群体情绪。
5. 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答案】费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
(1)费德勒模型的主要内容
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