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63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2.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3. 初级越轨

【答案】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4.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

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

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5. 社会流动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6.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7.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十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8. 人口老龄化

【答案】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齐美尔是如何探讨与分析“社会互动的距离”的?

【答案】(1)在齐美尔看来,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和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2)他在《货币哲学》中提出了一条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

①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

我们一亿光年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无价值。

②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空气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10.为什么说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

【答案】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

(1)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是空间上普遍性的表现,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问题无时不有是时间上普遍性的表现,行与发展,一刻也没有消失过。无时不有的特性。即社会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或地区里都即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时起,社会问题就始终伴随社会的运

11.试述默顿“中层理论”主张的含义。

【答案】(1)中层理论的含义

默顿提出,社会学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而“中层理论”是指“介十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2)默顿认为中层理论具有六个特点

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

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④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第一步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4)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月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12.举例说明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失调现象。

【答案】(1)角色失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