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811管理类综合之财务会计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在我国,零售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时,主要有以下五个明显特点:
(1)“库存商品”科目按售价金额记录,同时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的差额。这里的售价是指零售商品的出售价格,包括销售价格和增值税两部分。相应地,商品进销差价也包括商品售价中的销项税额和商品销售价格(不含税销售价格)与商品成本的差额两部分。
(2)购入商品时,按入库商品的零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的成本贷记“在途物资”等科目,同时按入库商品零售价与入库商品成本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商品销售后,按含税销售价格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按含税销售价注销已售商品,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3)月末计算出已销商品的增值税后,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并反映企业当月实现的销项税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4)月末按一定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后,冲减按含税售价记录的主营业务成本,将其调整为已销商品的成本,并使“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月末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未售商品的售价所包含的进销差价,即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或以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5)库存未售商品进行售价调整时,应相应调整“库存商品”科目和“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余额。
2. 现金流量表编制工作底稿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案】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工作底稿法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在工作底稿卜编制调整分录,据以确定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金额,从而编制现金流量表。
运用下作底稿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将利润表各项目的本期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本期数栏。
(2)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分录涉及现金增减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
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有关项目,借记表明现金流入,贷记表明现金流出。
其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分为以下四类:
①涉及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项目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通过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与费用转换为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
②涉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筹资项目,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③涉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和筹资项目,目的是将利润表中与投资和筹资活动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转换为相关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并列入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④一些并不涉及现金收支的调整分录,只是为了核对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期末数变动。 (3)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项目。
(4)核对调整分录,借方栏合计数与贷方栏合计数应当相等;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 利润表各项目的借贷方金额加减后的结果应当等于本期数。
(5)根据工作底稿中现金流量表部分各项目的借贷方金额计算确定各项目的本期数,据以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3. 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1)如果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寿命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一般按下列原则确定:
①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而法律未规定有效年限,摊销年限以合同规定的受益期限为上限; ②合同未规定受益年限,而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摊销年限以法定有效年限为上限;
③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摊销年限以受益年限与有效年限中较短者为上限。
(2)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4. 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答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期末公允价值有时高于成本,有时低于成本,但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低于成本不一定要确认减值。只有发生了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能够可靠计量)的事项才表明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一般地,当存在下列任何一项客观证据时,可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上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己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二、论述题
5.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有哪两种处理方法? 请作简要评述。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能够对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所发生的事项提供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从而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一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①不调整财务报表上的相关数据,仅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事项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预计产生的影响。
赞同采用该处理方法者认为,以财务报表附注或是其他方式披露这些事项,可以很好地反映财务报表的原貌以及有关财务报表项目估计的变化情况,没有必要再调整财务报表。
②调整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以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赞同采用该处理方法者认为,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金额有很多是基于估计,而非准确的计量,它们受到项目分类、判断、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往往只是近似值。既然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会计报告报出之前出现了对原有估计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这些信息也应该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所利用,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相关可靠的依据。这种调整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