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811管理类综合之财务会计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转回。

【答案】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1)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

①存货跌价准备确认的时间: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杳,如果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存货跌价准备确认的条件:

a. 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 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 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己不适应新产品生产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价值;

d. 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e. 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己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2.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回升时应如何处理?

【答案】当已经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权工具金融资产的价值回升时,应通过损益账户在已确认的减值数额内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如果公允价值上升额超过了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超出部分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但已经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金融资产的价

值回升时,不能通过损益账户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

3. 固定资产正常报废和提前报废核算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固定资产报废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由于使用期限已满不再继续使用而形成的正常报废; 另一类是由于对折旧年限估计不准确或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提前报废,如确定预计使用年限时未考虑无形损耗而在技术进步时必须淘汰的固定资产,以及由于管理不善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等。

(1)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其账面价值应为预计净残值。但由于实际净残值与预计净残值可能有所示同,因而在清理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净损益。这部分净损益也应计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与出售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相同。

(2)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未提足的折旧也不再补提,而是在计算清理净损益时一并考虑。此外,毁损的固定资产根据其毁损原因,有可能收回一部分赔偿款,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有可能取得保险公司的赔款,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损有可能取得有关责任者的赔款。企业取得的赔款也视为清理过程中的一项收入,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计算清理净损益时也应一并考虑。

4. 财务信息有哪些用途?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有哪些要求?

【答案】财务信息是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务信息具有广泛的用途,以帮助各类信息需求者的需求。

(1)财务信息的用途:

①有利于帮助企业的投资者(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和债务人(包括潜在的债务人),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成果以及现金流动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

②有利于帮助企业管理者考核和分析财务成本计划或者预算的完成情况,总结工作的成绩和

存在的问题,评价经济效益,利用财务信息掌握本企业有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

③有利于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根据企业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所反映的财务信息,通过汇总分析,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地区经济计划(预算)完成情况,各种财经法

规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运用经济杠杆和其他手段,调控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

(2)财务信息质量要求: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①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主要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含义。

②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

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在目前情况下,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

③明晰性。也称为可理解性,是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明晰性要求,会计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要在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相关性的前提下,力求使会计信息简明易懂。

④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a.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b.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⑤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⑥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凡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应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点; 对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必在会计报表上详细列示。

⑦谨慎性。也称为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导致高估资产或收入的做法。

⑧及时性。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满足及时性的要求,具体包括及时记录和及时报告两方面内容。

二、论述题

5. 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有几种处理方法? 非流动负债的借款费用有几种处理方法? 非流动负债借款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处理方法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1年以内(特殊情况下在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的款项。其利息费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企业取得短期借款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一般应作为财务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月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即使在当月没有支付,也应作为当月的利息费用处理,应在月末估计当月的利息费用数额,进行预提,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③在实际支付利息的月份,应根据已经预提的数额,借记“应付利息”科目; 实际支付的利息大于预提数的差额,为当月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根据实际支付的利息,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