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最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最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最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2

(最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6

(最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8

(最新)2016年山东大学(威海)综合考试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44

一、名词解释

1. 体验质量

【答案】体验质量是指在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切身实际感受到的价值。

2. 选择性扭曲

【答案】选择性扭曲是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受选择性扭曲的作用,人们在消费品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忽视所喜爱品牌的缺点和其他品牌的优点。

3. 政府市场

【答案】政府市场是指为了执行政府职能而购买或租用产品的各级政府和下属各部门。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财政预算掌握了相当部分的国民收入,形成了潜力极大的政府采购市场,成为非营利组织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换过程。

(1)市场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即商品经挤基础上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由一系列交易活动构成,并由商品交换规律所决定。

(2)现实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

①存在消费者(用户)一方,他们有某种需要或欲望,并拥有可供交换的资源;

②存在生产者(供给者)一方,他们能提供满足消费者(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③有促成交换双方达成交易的各种条件,如法律保障,交易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时间、空间、信息和服务方式等。

(3)市场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由消费者(买方)决定,而山生产者(卖方)推动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在组成市场的双方中,买方需求是决定性的。

5. 寡头垄断

【答案】寡头垄断是指某一行业内少数几家大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并相互竞争,分为完全寡头垄断和不完全寡头垄断。①完全寡头垄断又称为无差别寡头垄断,是指某一行业内少数几家大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并且顾客认为各公司产品没有差别,对不同品牌无特殊偏好; ②不完全寡头垄断。又称为差别寡头垄断,指某一行业内少数几家大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且顾客认为各公司的产品在质量、性能、款式或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某些品牌形成特殊偏好,其他品牌小能替代。

6. 产品整体概念

【答案】产品整体概念,学术界曾用三个层次来表述,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附加产品)。这种研究思路与表述方式沿用了多年。但近年来,以菲利普·科特勒为首的北美学者更倾向于按以下五个层次来表述产品整体概念:①核心产品。指向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 ②形式产品。指产品的基本形式,或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 ③期望产品。指购买者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④延伸产品。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产品说明防、保证、安装、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 ⑤潜在产品。指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的,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的产品。

二、简答题

7. 如何看待中国彩电行业(或其他行业)的价格战?

【答案】价格战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是指一段时间内,某行业大量企业以集中的大幅度降低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并导致该行业一批企业利润下滑、生存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竞争态势。价格战的根源在于产品供过于求、同类产品过剩,各个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外观、造型、质量与性能没有大的区别,同质化现象严重,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在实践中,企业采用竞争性的降价而发起或参与价格战,多半是为了扩人市场占有率,提高价格竞争能力; 有些企业有时是为了盘活资金以用于开发新产品而处理积压产品; 有些则是为了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还有一些是生产能力过剩需要扩大销售,而通过其他营销策略扩大销售的余地很小。另外一些企业则是山于同类产品发起了价格战,为了巩固已有市场而不得不动,被卷入到价格战中。

价格战有进攻型价格战、阻击型价格战和防御型价格战三种形式。

(1)价格战的效果

①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价格战可迅速促进市场扩容,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扩大内需。

③价格战可淘汰一批劣质产品生产商及谋求短期利益者,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与利用。 ④价格战可使消费者直接得益,用更少的代价尽享现代化的生活品质。

⑤价格战可以提升民族品牌搏击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⑥价格战加快产品创新与营销实践的升级。

⑦价格战促使中国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

(2)价格战的代价

①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尝到价格战的甜头后,那些对品质要求不太高或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就会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而不再考虑企业的品牌。消费者还会采取观望态度,等待下一次厂家、商家的价格比拼。这意味着企业不降价就无法推动自己的销售。

②在价格战第一回合落败的竞争对手,极可能选择再压低自己价格,力争在第二回合中扳回

一局。对于对手的这一轮降价行为,企业义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回应策略。周而复始成了1种循环,成了‘种经常性行为,陷入价格战的怪圈,价格一降再降,市场却不断萎缩,企业盈利日渐减少。

③价格战过后,竞争者或许淘汰出局,原有资产却仍然留在市场。他们可能用极低的价格出售资产,创造出成本更低、行为更不可预测的新竞争者。

④每经历一次价格战,幸存竟争者的力量又衰弱一分,因而他们能够拿来继续作战的筹码越来越少

因此,认清价格战可能带来的风险,将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价格战略:要不要参与价格战; 参与程度多大; 应如何制定防御性竞争策略,将自己与对手价格战的伤害降至最低等。价格决策绝不能只为达到短期销售目标,而应强化长期获利能力。

8. 为什么市场细分战略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物?

【答案】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儿个阶段:

(1)大量营销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

(2)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但是企业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3)目标营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

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为“市场营销革命”。

市场细分化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卜升而总收益减少,于是“反细分化”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子f 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