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最新)2016年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专业综合1之市场营销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整合营销

【答案】企业所有部门为服务于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时,其结果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发生在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营销功能一一销售力量、广告、产品管理、市场研究等必须共同工作; 二是营销部门必须和企业的其他部门相协调。

营销整合与营销组合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更要求各种营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以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

2. 尾数定价

【答案】尾数定价是指利用消费者数字认知的某种心理,尽可能在价格数字卜不进位、保留零头,使消费者产生价格低廉和卖主认真成本核算的感觉,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定价产生信任感。

3. 微观市场营销学

【答案】微观市场营销学从个体(个人和组织)交换层面研究营销问题。微观市场营销“是指某一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这些活动:预测顾客和委托人的需要,并引导满足需要的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顾客或委托人”。个人和组织(其典型是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围绕产品或价值的交换,为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决策与管理过程。微观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如图所示。

图微观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

4. 市场定位

【答案】市场定位,又称产品定位或竟争性定位,是指根据竟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 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

5. 完全垄断

【答案】完全垄断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公司供应产品或服务。完全垄断可能由规章法令、专利权、许可证、规模经济或其他因素造成。完全垄断可分为“政府垄断”和“私人垄断”两种。在私人垄断条件下,山于缺乏替代产品,追求最大利润的完全垄断者会抬高商品价格,少做或不做广告,并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如果该行业内出现了替代品或紧急竞争危机,完全垄断者会改善产品和服务作为阻止新竟争者进入的障碍。

6. 市场竞争

【答案】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为着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同行为的表现。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因在于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驱动,以及为丧失自己的物质利益被市场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所排挤的担心。

二、简答题

7. 影响相关群体作用的因素有哪此? 如何发生影响?

【答案】影响相关群体作用的因素包括:产品需要程度和消费可见程度、个人对群体的忠诚程度、消费行为与群体的相关性、群体的性质和个体在购买和消费活动中的自信程度或知识经验多少。

(1)产品需要程度和消费可见程度

①产品需要程度。指该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如果产品是必需品,相关群体对产品种类选择的影响力弱; 如果是非必需品,则相关群体对产品种类选择的影响力强。

②产品消费的可见性。指消费者消费该产品时是否在公共场合或其他人是否易于看到产品的款式、种类和品牌。产品消费的可见程度越大,相关群体对品牌选择的影响就越大。

根据产品需要程度和消费可见程度对产品分类以及相关群体的影响,产品可分为四类:公共必需品、公共非必需品、私人必需品、私人非必需品。对不同类型的产品,相关群体的影响不同。

(2)个人对群体的忠诚程度。个人对群体越忠诚,就越遵守群体行为规范。

(3)消费行为与群体的相关性。指群体对该消费行为规范性约束的强弱,或该消费行为与群体功能的关联性强弱。

(4)群体的性质。群体的性质包括几个方面:

①内聚性,指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一致性程度。

②独特性,指该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性大小和群内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

③排外性,指对群外人员的排斥程度。群体的内聚性、独特性、排他险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就越强。

(5)个体在购买和消费活动中的自信程度或知识经验多少。对于个人很重要,个人可能缺乏信息和知识,购买时信心不足,相关群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8. 简述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及其背景(依据)。

【答案】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划分为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销售)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等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的观念一般称为旧观念,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后两个阶段的观念是新观念,可分别称为顾客(市场)导向观念和社会营销导向观念。各种观念的演变及其背景为: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并且买得起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当集中精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扩大分销范围,以便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只要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便可获得丰厚利润。因此,企业的中心问题是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

(2)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

持产品观念的公司假设购买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相信他们能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井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卜乘的产品。这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常迷恋自己的产品,而不太关注市场是否欢迎。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入。

(3)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或销售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由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商品产量迅速增加,整个社会已经由商品小足进入商品过剩,卖主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前后历时5年,堆积如山的货物卖不出去,许多下商企业纷纷倒闭,市场极度萧条。这种现实使许多企业家认识到,企业不能只顾生产,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要努力推销才能保证被人购买。

(4)市场营销观念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又称市场营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