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小组讨论中的 “协商”及 “协商” 策略训练研究

关键词:“协商”,小组讨论,“协商”策略,“协商”策略训练,策略使用

  摘要

  英语学习者,尤其是高中学生,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他们在会话中需要"协商"。"协商" 使学习者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所输入的语言,"协商" 还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获得准确恰当的词汇内容和形式,同时,"协商"还能够帮助学习者不断修改要输出的语言从而产出更容易被理解的语言; 而接受可理解的输入和产生可理解的输出这二者对外语学习者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在会话中由于不会使用"协商"策略而往往导致小组讨论不能深入下去,甚至出现交流困难。因此,教学生如何参与"协商"非常重要。近些年来,在英语教学领域研究者非常重视训练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使用有效策略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这些研究为"协商"策略训练提供了宝贵的原则和建议。然而,关于 "协商"方面的具体的策略训练却很少,因此,本文作者试图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方面的策略训练进行探讨。 本文作者在国外语言协商及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以Cohen的训练模式为依据,并运用协商理论设计了三个阶段的训练,对学生进行了使用 "协商" 策略的培训。在本次研究中作者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协商" 策略:1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观点;2要求别人解释;3核实自己的理解;4使用手势,表情和语调变化等交际手段。在培训中强调学生侧重于对相互意思的"协商" 。 本文作者通过下班听课和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法,深刻了解和研究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试图在本次研究中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否有效运用所教策略? 第二,小组讨论是否因学生 “协商” 策略的使用而变得容易? 本次研究共选取教师一名, 学生两个班共计100人。研究历时五周。具体方法步骤如下:首先,选择研究对象。作者选择自己曾从事两年英语教学工作的一所全日制城郊普通高中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在中国农业人口为主的教育现实中,此类学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由于该校高一年级有一个"奥赛班"和九个"普通班",这为研究不同水平的学生关于使用策略的情况提供了便利,故选取高一年级两个班-第一班(奥赛班)和第十班(普通班),因为这两班系同一名老师所带。在接受训练之前,两班学生接受了作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其次,作者利用四周时间下班听课,进行实地观察。听课观察除记录教师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利用录音设备:作者将两个小麦克风置于一个组的旁边,一边清晰的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录音,供日后研究之用以弥补书面记录缺陷。再次,作者将课堂的小组讨论录音转译为书面文稿。然后,在试验结束时对学生再次进行调查问卷。另外,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对策略训练的看法,对上述结论作以补充和完善。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协商"对外语学习者接受到可理解的输入和产生可理解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由于 "协商",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心理.态度.动机.行为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 更重要的是他们养成了和别人"协商"的习惯,这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2 "协商" 策略训练导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较多的运用所教策略并使小组讨论成为真正有意义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协商" 策略训练减少了学生讲英语的焦虑并活跃了讨论气氛,同时增加了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和团体精神。 3 在小组讨论中,同伴的帮忙和合作能弥补因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局限而不能有效地使用"协商"的缺憾。 本次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改变师生对会话中"协商" 的态度和看法。2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协商"策略并大胆在交流中"协商"。3 在小组讨论中可尝试训练学生使用间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