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805经济学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美元化(dollarization )
【答案】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部分的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具体表现是在美国以外的 其他国家,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美元化是以美元代替本币来消除汇率风险,是一种主动性的货币替代。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内在价值,较之频频波动的本币更能抵御投机性冲击。
2. 信用途径观点(credit view)
【答案】信用途径观点是指利用金融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来解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种分析视角。信用途径观点认为由于信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以下两类途径可以传导货币政策:一是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发挥作用,二是通过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资产负债发挥作用。
3. 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他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广义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获得利润收入,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
4.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 )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
【答案】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 .Cassel )提出。
购买力平价的出发点是每一种货币在本国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不同货币购买力的比率就构成了相互间汇率的基础。尽管货币的购买力难以衡量,但由于货币购买力和价格水平成相反的关系,可以用物价指数衡量汇率水平。这样,汇率就由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决定,价格水平的变化也会导致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高的国家的货币会贬值,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的货币会升值。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绝对购买力平价,指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比率。其二是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个国家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这种理论的成立还要有一些条件,如经济中的变化必须来自货币方面;价格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变动成正比的货币数量论必须成立;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经济中
的实际因素如技术、人们的偏好不变从而使经济结构不发生变化等。这些条件在现实经济中当然难以完全成立,汇率在短期中更多的是受到价格水平变动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
经验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中和通货膨胀很高的经济中才能成立,它在确定货币的均衡汇率和预测长期汇率的变动趋势中有一定作用,但其实际运用和结果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如价格基期的选择、有关价格指数的选择、未来时期的价格指数的设计等。此外,购买力平价只是指出了价格水平对汇率的作用,没有揭示这种作用发生的详细过程及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完美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经济 中汇率变动的经验。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们对这一理论的评价很不一致,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新的 汇率理论,对这一理论进行修正和发展。
二、简答题
5. 简述货币危机的成因。
,又称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它的【答案】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is)
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有的学者认
,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就其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与对汇率波动采取某为该幅度为15%〜20%)
种限制的汇率制度相联系的,主要发生于固定汇率制下,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外汇市场进行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带有危机性质的事件。
当一国爆发货币危机时,如果此时该国并不存在国内因素的金融危机问题,那么这一危机一般是由投机性资金流动带来的投机冲击引起的。投机冲击就其性质上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基本经济条件恶化时发生的,由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预期导致的;另一种则与经济基础无关,纯粹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政府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是引发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攻击从而爆发货币危机的最基本原因。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非常稳定,而该国的货币供给由央行国内信贷及持有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该国居民会通过向外国居民购买或出售商品、劳务、金融资产等国际收支活动,引起外汇储备变化从而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
在该国货币供求平衡时,如果政府通过持续扩展央行的国内信贷来融通财政赤字,会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由于居民会通过国际收支活动来自动使货币供给与稳定的货币需求保持相等,因此国内信贷扩张必然同时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
一国的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信贷的持续扩张必然最终导致该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直至最终为零。外汇储备是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工具,当政府不持有任何外汇储备时,势必只能听任外汇市场的汇率自由浮动。此时,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大幅贬值。
(2)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投机冲击的出现可能和经济的基本面因素无关,而是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存在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的条件下,主要由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
这类危机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这种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导致政府放弃平价,从而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因此这种货币危机又被称为“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
在危机发生的机制上,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预期因素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而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
以上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两种基本原因,了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6. 什么是联邦基金利率?
【答案】(1)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联邦基金利率一般低于官方贴现率,其高低取决于银行体系准备金的供求,是官方贴现率和商业银行优惠利率的重要参数。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短期利率,也是反映货币市场银根松紧最为敏感的指示器。
(2)美联储可以通过改变拆借利率来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
(3)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对全球主要利率具有重大影响。当联邦基金利率进行调整时,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会给其它各国利率造成同步的调整压力,引起全球的利率调整。同时,联邦基金利率对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也具有重大影响。
7.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国有何影响?
【答案】次贷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的大肆信贷扩张,当利率升高且房价开始下跌之后,借款人丧失还款能力,导致违约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率剧增,次贷危机开始显现。资产证券化则进一步将危机由抵押贷款市场传递到证券市场,使得危机迅速蔓延并传递到其他国家。中国的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兴起和快速发展的金融原因,可以归结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产品创新和住宅抵押信贷经营方式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在美国,由于70%的住房抵押贷款都实现了证券化,自2001年以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已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