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患者腰椎MR检查未发现明显腰椎病变,ECT发现右侧髂骨存在明显核素浓聚,后经穿刺确诊为骨转移瘤。该患者下肢疼痛为肿瘤性疼痛,按临床原因,肿瘤性疼痛可分为() A.伤害感受性疼痛。 癌肿本身引起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与癌痛相关的疼痛。 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疼痛。 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混合性疼痛。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呼吸抑制是阿片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其特点为() A.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降低(<8次/分)和动脉氧饱和度下降。 疼痛的病人不会发生呼吸抑制。 逐渐增加阿片药剂量可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少阿片药物用量,可降低呼吸抑制发生。 一旦发现呼吸频率下降,应立即使用纳洛酮解救。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右下肢疼痛1个月余来诊,诉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后侧下行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行走疼痛加重,夜间著,无麻木感。患者2个月前曾查体发现肝癌行手术治疗。查体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右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压痛。门诊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疼痛立刻缓解,2天后疼痛渐出现,1周后复诊诉仍有疼痛,但较前有所减轻,要求进一步处理。为查明疼痛原因,明确诊断,下列哪些检查是必要的() A.腰椎MR。 全身骨扫描。 下肢肌电图。 下肢血管超声。 心电图。
男性,67岁。阵发性右侧胁肋部疼痛,呈针刺样,咳嗽、用力疼痛加剧,常于深夜痛醒,无明显外伤史,曾在当地医院以胆囊炎住院治疗两次,疗效不佳。查体:腹部无明显压痛,右侧T~T肋间压痛阳性,胸7~9椎体叩压痛阳性且向右胁肋部放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下列哪一项是刺激期中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A.腰背部持续疼痛,劳累加重。 神经根痛,沿神经走行放射。 咳嗽,用力,大便等负压增高时疼痛加剧。 疼痛区域固定,夜间疼痛或(和)平卧痛。 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腱反射亢进。 脊髓部分受压,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男性,67岁。阵发性右侧胁肋部疼痛,呈针刺样,咳嗽、用力疼痛加剧,常于深夜痛醒,无明显外伤史,曾在当地医院以胆囊炎住院治疗两次,疗效不佳。查体:腹部无明显压痛,右侧T~T肋间压痛阳性,胸7~9椎体叩压痛阳性且向右胁肋部放射。区分髓内、外椎管内肿瘤病变,除了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亦不同,下列哪些症状符合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A.根性疼痛少见,定位意义不大。 感觉障碍自上而下,有感觉分离现象。 椎管内梗阻不明显,脑脊液蛋白含量无明显增多。 脊髓半切综合征明显、典型。 以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为主,广泛明显,伴肌萎缩。 神经营养障碍不明显,多出现脊柱骨质改变。
男性,67岁。阵发性右侧胁肋部疼痛,呈针刺样,咳嗽、用力疼痛加剧,常于深夜痛醒,无明显外伤史,曾在当地医院以胆囊炎住院治疗两次,疗效不佳。查体:腹部无明显压痛,右侧T9~T12肋间压痛阳性,胸7~9椎体叩压痛阳性且向右胁肋部放射。
该患者胸椎MR发现:约平T7~8水平椎管右侧髓外见不规则形异常强化信号影,边界清晰,边缘可见线样长T1低信号影。病变局部突入右侧椎间孔内,病变范围约为8.3mm×20.8mm×27.6mm,提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根据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关系,临床上常将椎管内肿瘤分为哪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