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之认知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凭借语言实现的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意识是以认知心理为基础的, 是认知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语言和思维是意识的核心因素。人在劳动过程中, 产生了语言, 产生了思维, 也出现了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意识。意识可以分为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2.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简答题
3. 诵读困难者的阅读模式是怎样的?
【答案】诵读困难者常伴有与语言理解障碍相平行的阅读缺陷, 或与语言产生缺陷相伴行的书写障碍。即如果言语不合语法, 那么其书写也一样不合语法;如果其听到言语时不能理解语法, 那么, 他们在阅读时也同样程度的不能理解语法。诵读困难分为以下两大类, 且各自阅读模式有差异:
(1)获得性诵读困难
获得性诵读困难指有适当的视力和文化程度的人由于后天因素(脑损伤)使阅读(书写)能力受到特异性损害。有三种主要的获得性诵读困难:
①表层诵读困难
阅读模式表现为整词阅读缺陷, 但语音阅读正常。有这种障碍的病人会犯一些与单词视觉词形和发音规则有关的错误, 而不是与词的意义有关的错误。他们通常不能通过词形识别整词。
②语音性诵读困难
阅读模式表现为语音阅读, 但整词阅读保持完好。这类病人能读出熟悉的词汇, 但在读出生词和可发音的非词方面有很大困难。③直接诵读困难
阅读模式表现为能够大声朗读, 但却无法理解自己正在朗读的词。有些病人可以读出真词和可发音的非词, 所以这种病人的语音阅读和整词阅读能力均可以保留。
(2)发展性阅读障碍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表现为语音加工困难。这种障碍可能与涉及参与语言的脑位异常发展有关。
4. 对故事回忆的研究(例如“幽灵之战”)是如何改变我们对语言和记忆的理解方式的?
【答案】(1)研究范式的改变
以前记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 多是追随Ebbinghaus (1895)的研究范式, 其理念是数量取向的(quantity oriented)。在这种理念下, 记忆被隐喻为储藏室(storehouse ), 各种不同的信息项目先被存储, 之后再被提取。人们评估记忆, 是根据一段时间间隔之后, 仍能提取的项目数量。
对故事回忆的一系列研究, 如Bartlett (1932)的“幽灵之战”, 人们的记忆研究理念开始朝着准确取向(accuracy oriented)转变。以准确取向为理念的研究范式下, 记忆被看作是过去经验的表征或重构, 评估记忆的依据是否与过去经验对应符合, 而不仅仅依据其输出项目的数量。
(2)记忆的本质的改变
人们不再将记忆视为被动的储藏室, 而是赋予其更积极的内容, 将记忆看作是有目的地“追寻意义”的过程, 并且也不再把遗忘简单看作学习项目的丢失。信息并不仅是存储到记忆库中, 而是同化并整合进入认知结构(或图式)中, 之后从这些结构中再造出来。
(3)强调主观体验
人们对回忆中的自我体验特征越来越感兴趣, 并且强调个人的知识、目标、动机、推理在确定任何具体记忆的内容时都是很重要的。在传统的数量取向的记忆研究中, 人们对记忆中的主观体验几乎不感兴趣;而在当前记忆准确性的研究中, 往往融入各种主观感受的测量, 并且这些主观体验被看作是记忆加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而不仅仅是附属物。
5. 虽然存在个体差异, 但是大多数人避免做出困难的决策的倾向性很强。影响决策规避的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答案】决策规避指的是在面临决策困境的时候, 从而尽量避免作出决策的情况。一般影响心理学的因素有:
(1)个体在做决策时, 往往会权衡利弊, 不愿做出使某些人获利较多, 而另一些人获利较少的决策。
(2)个体做决策时, 希望能达到一定的期望, 假如决策没有和自己期望相符的选项, 那么个体不会作出决策。
(3)个体不愿意作出产生负面效果的决策。
(4)个体做决策时希望是决策的主体, 而不是帮助他人决策。
6. 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当代意识研究的发展?
【答案】在主流心理学界, 意识研究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 即主导阶段, 搁置、还原阶段和回归阶段。
(1)主导阶段
这一阶段在时间上大致相当于1879年到本世纪20年代, 是科学心理学的草创时期, 此时的意识研究带有相当浓厚的哲学思辨味道。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包括冯特、布伦塔诺、斯顿夫、屈尔佩和威廉•詹姆斯。
①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 其中的“心理生活”指的就是“意识生活”。
②冯特创立构造主义心理学, 认为意识作为一种“直接经验”, 是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而如何用内省的方法把复杂的意识经验分析为感觉、情感等简单的元素以及研究这些元素又是如何以某种方式合成复杂的意识经验, 就是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
(2)搁置、还原阶段
20世纪, 心理学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 行为主义开始主导地位。意识到了行为主义者手中就成了无意义的哲学赘物, 因此在20世纪的大部分事件里, 意识几乎成了科学的一个禁区:
①巴甫洛夫、华生和其他一些持相似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只能观察生理行为的表现, 而无法观察意识, 因此对个体意识进行研究在科学上是不恰当的。
②心理学研究的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规律:在已知刺激之后, 能预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而当已知反应做出后, 能够指出相应刺激的性质。
③意识与思维不能直接作为研究对象, 而应该加以还原, 最终要在肌肉伸缩和腺体分泌的水平上进行研究。
(3)回归阶段
20世纪后期, 随着认知科学和现象学心理学的发展, 当“信息加工”和“认知”成为热门名词, 意识在被忽略了半个多世纪后, 逐渐又出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20世纪90年代是意识研究的巅峰10年, 在此期间有一大批关于意识的书籍和文章出版问世, 科学家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也到达了顶点。
7. 简述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答案】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是由卡尼曼在1973年提出的。
(1)该理论是从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注意的, 认为注意可以被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 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 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2)该理论还假设, 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 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 可以受我们的控制, 这样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因此, 根据认知资源理论, 若要完整识别刺激, 就需要资源。刺激越复杂, 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 资源可能会很快耗尽。如果资源已耗尽, 就无法对新异刺激进行加工。
8. 三段论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案】关于人们如何进行三段论推理, 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1)气氛效应
①主要观点
Woodworth 等认为, 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两个肯定的前提容易使人产生肯定的结论, 两个否定的前提容易使人产生否定的结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