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810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经济区

【答案】城市经济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区一样,也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演变、交通状况、经济联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 行为地理学

【答案】行为地理学是指研究人类不同类群(集团、阶层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心理因素)的科学。是在行为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地理学新分支。

3. 维布雷宁消费型

【答案】维布雷宁消费型,维氏认为,人类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通常要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他所处的相关群体、社会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维布雷宁模式立足于社会文化环境,探讨了外部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外部环境的能动反应。

4. 环境决定论

【答案】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地,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 环境感知论

【答案】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对环境感知方面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对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环境感知现象在移民身上反映也是比较明显的。

6.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二、简答题

7. 种族划分依据

【答案】种族的划分不是对人群社会、文化性质的划分,而是对人类体质的一种划分,是以保有共同的遗传的自然特征为依据。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形、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特征,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1)毛发

亚洲人一般为直发; 欧洲人常见的是波状发; 非洲人为羊毛卷发。毛发的中间过渡形态多为混血种族。

(2)肤色

人的肤色深浅与皮下色素细胞的多少有关,色素细胞分布愈密,人的肤色就会愈深。经过观察统计,不同肤色人种色素细胞的数目是不同的。白肤色的色素细胞约为1000个/mm以下,黑肤色的则在14000个/mm以上。

(3)身高

人们的身高也存在差异,虽然也与营养条件有关,但也受到遗传因素的严重影响。

(4)头颅形状

目前,考古学家认为头颅的比例(头盖骨的长和宽比例)是识别种族的重要标志。

(5)鼻型

以鼻梁之狭、宽或高、中、低划分种族。以鼻翼之广狭与鼻长度相比,白种人狭鼻,黄种人中鼻,黑种人宽鼻。

(6)血型

由于每个人只有一种血型,不同种族血型也有不同。

(7)指纹

亚洲人多斗型、黑种人多弓形、欧洲人多箕形。

8. 拉文斯坦人口迁移规律理论的概要。

【答案】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被公认为人口迁移研究的先驱。他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的人口迁移趋势,提出了七条迁移法则。

(1)拉文斯坦人口迁移规律理论

拉文斯坦推论指出,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迁移的距离越长,移民的人数就越少。

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大都

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相对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大重要。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移民有从乡村到集镇,从集镇到小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迁移倾向。即“工商业中心(城市)吸引周围乡镇的居民迁入,因此而留下的空缺则由更远处乡村居民所填补,如此反复逐步影响到遥远的村落”。

③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从源地向目的地的任何迁移都会有一个从目的地“返回”源地的补偿流。

④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⑤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⑥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⑦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2)拉文斯坦人口迁移规律理论的影响拉氏的迁移法则提出以后,众多学者,如地理学家、人口统计学家、社会学家以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些法则。此后,许多学者进一步发展了拉氏的人日迁移法则,如斯托福提出的“干预机会”理论。按照其理论,迁移一定距离的移民数,与目的地的机会数量成正比,与沿途的“干预机会”成反比。其实际意义是当附近有机遇时,人们对一个遥远目的地各种长处的感知就会变化,即当近处有机会存在时,远处目标的吸引力就减弱。

9. 简述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答案】(1)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

①经济区系统

经济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旱出现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世界各国各地区现已形成不同等级的经济区系统。

a. 经济区主要标志:

经济地域专门化与区内经济的协作为。

b.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的经济吸引与扩散作用,对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区内外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c. 经济区形成的意义:

经济区及其他地域系统在促进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加强地域专门化与协作,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经济地带系统

a. 经济地带系统产生原因:

经济地带系统是由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