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就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
【答案】成就测验是测量个体在各方面学习成就上所达到的结果和程度的测验。广义上包括学校内的学科测验、训练场所评量训练结果的测验、大学联考、高考等。能力倾向测验是为测量特殊能力或能力群而专门设计的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在某些学科或职业上成功的可能性。成就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异同:两者皆测量认知性特质,内容上有重叠之处。但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的是一般性、广泛的潜力,它可以产生在未受教育或训练之前;成就测验所测量的多为特殊性或局限性的能力和学识,是受教育或训练之后的学习成果。就测验功能而言,成就测验测量教育或训练的成果,着重于评量;能力倾向测验主要目的为预测个人在未来教育训练上可能有的表现。
2. 投射测验
【答案】投射测验是心理学上对人格进行测验的一种特殊技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地表现他的反应,由专家分析其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特征。各种刺激情境的作用就像银幕一样,被试把他的人格特点投射到这张银幕上。投射测验的主要用途是测量一个人内在的、比较隐匿的问题。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内容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内容效度?
【答案】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估计一个测验的内容效度就是去确定该测验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
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用来测量被试掌握某种技能或学习某门课程所达到的程度。在这种测验中,题目取样的代表性问题是内容效度的主要考察方面。内容效度也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这种测验所要测的内容就是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制这种测验
应首先对实际工作做较细的分析。内容效度不适合用于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其确定方法有:
(1)逻辑分析法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法,其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做出判断。其具体步骤是:
①明确欲测内容的范围,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
②确定每个题目所测的内容,并与测验编制者所列的双向细目表(考试蓝图)对照,逐题比较自己的分类与制卷者的分类,并做记录。
③制定评定量表,考察题目对所定义的内容范围的覆盖率、判断题目难度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异,还要考察各种题目数量和分数的比例以及题目形式对内容的适当性,等等,对整个测验的有效性作出总的评价。
(2)统计分析法
克龙巴赫还提出过内容效度的统计分析方法。其具体方法是:从同一个教学内容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平行测验,用这两个测验来测同一批被试,求其相关。若相关低,则两个测验中至少有一个缺乏内容效度;若相关高,则测验可能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再测法
还有一种判断内容效度的方法是再测法。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是:在被试学习某种知识之前作一次测验,在学过该知识后再作同样的测验。这时,若后测成绩显著地优于前测成绩,则说明所测内容正是被试新近所学内容,进而证明该测验对这部分内容而言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4. 甲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 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测验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信度为0.93和0.94,问: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是否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应使用两平均数之差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假设两总体正态。
(1)提出假设:
HQ :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H1: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2)计算相关统计量:
先求出差异标准误:
(3)确定显著性水平及临界值:
(4)做出统计决断:
接受即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所以,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没有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5. 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答案】心理特质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心理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心理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心理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并不是他的每一种心理活动都会表现为一种特质,而是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称得上特质。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质组合,即使其特质类型相同,其特质水平往往也会有高低之分。
(5)心理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6. 试比较目标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异同。
【答案】(1)两者的不同点
①定义不同:所谓目标参照测验,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内容范围而缜密编制的测验,并且,被试在测验上所得结果,也是根据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直接进行解释的;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为参照标准的测验,即将被试的得分与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在被试群体中的位置。
②测量目的不同:目标参照测验关注的是个体是否达到某个特定的标准;而常模参照测验比较关注于个体在特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适用范围不同:目标参照测验更多的运用于教育测验或技能培训等方面;而常模参照测验更多的适用于心理特质、人格等方面的研宄。
④用来衡量信效度的指标不同:目标参照测验用决策信度来表示信度系数,而常模参照测验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信度;在目标测验中,结构效度很少涉及,但是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结构效度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2)两者的相同点
①在衡量指标上,难度两者都用通过率来表示,并且在内容效度的评定方面,两者也都大致相同。
②对于目标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有时并不排除同时采用一些常模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方法。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测验模式,但它们并非互不相容,当人们既对被试在测验中的绝对水平感兴趣,同时又想了解被试的成绩在其所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时,该测验便兼具了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的性质,对其测验分数,则既可以采取上述方法来解释,同时又可以采取常模参照测验的方法给出其百分等级等有关相对位置的信息。
7. 心理与教育测量在教育评价中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测验可资利用?
【答案】(1)在测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中的应用
①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教育评价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包括3个方面的作用:
②摸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③弄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评价教育过程中不同阶段成效的依据。
④弄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评价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措施、新的教育技术等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
⑤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品德、学习能力、创造力、学习成绩、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