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测验史上,第一次对个体差异进行测量的人是( )。
A. 比纳
B. 高尔顿
C. 卡特尔
D. 铁钦纳
【答案】B
【解析】高尔顿率先研宄个体差异。他在自己的人类测量实验室内,利用仪器作人类学测量及心理测量。测量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拉力和握力、扣击的速率、听力、视力、色觉等,以研宄能力的个体差异。
2. 发展量表是在许多心理特质方面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进行比较所制成的量表,关于其适用性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年纪小的儿童,对成人不适用
B. 对于不同环境之下成长的儿童,分数可以作同样的解释
C. 同样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年龄组,其含义是一样的
D. 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同样适用
【答案】A
3. 瑟斯顿提出的态度测量方法是( )。
A. 核检表法
B. 等距量表法
C. 语义差异法
D. 累加量表法
【答案】B
【解析】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的等距量表法。他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某一态度主题,选取能代表该方面的态度语或项目若干,由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等级排列,并把专家排列的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保留有效的项目以及根据专家的反应确定项目的等级。
4. 在编制测验过程中,目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定测验的对象
B. 拟定测验的计划
C. 确定测验的用途
D. 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答案】D
【解析】目标分析是指对测验目标加以分析,将其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术语。即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的过程。
5. 16PF 适用于( )。
A.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B.10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C.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D.20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答案】C
【解析】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是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可以测量出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适用于16岁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及成人。
6. “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测验中得了高分, 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好”说明这个测验( )。
A. 信度高
B. 效度高
C. 难度高
D. 区分度高
【答案】B
【解析】效度指测验是否测到了所要测的心理特质。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好,这个测验的效度就高;反之,效度就低。
7. 学校运动会排出了全校各班级的名次,未报出各班得分,用的是( )量表。
A. 命名
B. 等距
C. 等比
D. 顺序
【答案】D
【解析】名次只有大小关系,但是没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属于等级量表。
8. 下列选项中,可以不写进测验使用手册的是( )。
A. 测验题目
B. 信度证据
C. 效度证据
D. 测试对象
【答案】A
【解析】一般测验指导手册包含对以下问题的说明: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依据,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测验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方法,常模资料及信效度资料。
9. 甲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 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数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7和0.88, 那么甲被试的操作智商( )于言语智商。
A. 等
B. 低
C. 显著高
D. 不显著高
【答案】D
【解析】根据差异分数的标准误公式
该
为双侧检得SEd=7.5, 单侧检验的临界值应验的临界值
为
因为8<12.3<14.7。所以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
于言语智商。
10.下列公式中,( )是吉尔福特为了平衡机遇对难度的影响,提出的难度校正公式。
【答案】C
11.真分数模型X=T+E中,E 表示的是( )。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抽样误差
D. 标准误差
【答案】B
【解析】真分数模型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公式为X=T+E,即观测分数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函数。其中,误差是随机出现的,每次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是独立的。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对象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