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答案】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指标。为了使测验评估的结果可信、可靠、可用,心理测验工具必须具有信度和效度。信度即可靠性,指测验的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指实际所测到的东西与预计要测的东西相符合的程度,效度是测验好坏的最重要指标。通过测验的标准化可以获得所需的信度和效度。
2. 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二、简答题
3. 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有什么关系?如何选择好常模团体?
【答案】(1)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的关系
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选定合适的常模群体是制定常模的关键,常模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该测验的推广度以及有效性:
①从测验的编制者来讲,确定常模团体的问题,变成确定所编制的测验将来用于什么总体,所选定的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大部分测验都有不止一个常模团体。
②对测验的使用者,要从不同角度来选定常模,选定一个与施测样本最适合的一个常模团体。因为标准化测验通常提供许多原始分数与各种常模团体的比较转换表,被试的分数必须与最合适的常模比较。
③无论是测验编制者还是测验使用者,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常模团体的成员。
a. 对于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适当的常模团体通常包括目前与潜在的竞争者;
b. 比较广泛的能力与性格测验,常模团体通常包括具有同样年龄或教育水平的人。
c.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有许多方面也可用来定义常模团体,如性别、年龄、年级或教育水平、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民族等。
(2)选择好常模团体的途径
①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在确定常模团体时。必须清楚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②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为了克服取样偏差,保证具有代表性,一般在抽样时应遵循随机化原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抽取样本。
③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这主要是为了使测验的使用者不至于误用测验和错误地解释测验结果,说明和描述越明确、越详尽越好。
④样本大小要适当。所谓“大小适当”并没有明确的指标。根据统计学原理,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样本越大越好。但是还应考虑到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因素。
⑤常模团休必须是近时的。过时的常模是不能作为参照标准的,一个常模不能一劳永逸地使用。
⑥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可使被试与最接近的群体进行比较。将两者结合使用,解释分数便会更加准确。但特殊常模只提供有关特殊信息,适用范围较窄。所得结论不能在广泛的背景下作解释。
4. 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答案】心理特质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心理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心理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心理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并不是他的每一种心理活动都会表现为一种特质,而是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称得上特质。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质组合,即使其特质类型相同,其特质水平往往也会有高低之分。
(5)心理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5. 项目反应理论引进信息函数有何实际价值?
【答案】信息函数概念的引进与信息函数的可加性具有以下意义:
(1)项目反应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测验题目信息函数。项目反应理论定义测验试题的信息函数为:
(2)项目反应理论证明,对于一个潜在特质水平值为0的被试,试题i 施测于他时,所得9值的测量标准误差为:
(3)可以证明试题的信息函数与试题的区分度成正比,与伪机遇水平成反比,与减b 的差的绝对值成反比。
(4)项目反应理论进一步说明测验题目信息函数具有可加性,累加值称为测验信息函数,记为
同样,整个测验的测量标准误差为:
6. 简述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与其他认知能力方面的测验相比,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格基本概念的不一致
人格内涵复杂。对于人格的定义、结构以及分类问题,迄今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对于人格应包含哪些特质,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测验的项目内容也就无法一致,使得不同人格测验的结果难以进行比较。
(2)整体动态人格测验的困难
人格具有动态的性质,如果“动态”指的是每个人特有的、复杂的人格结构以及其整体的作用效应,则目前的人格测验还有相当距离。因为多数人格测验是把不同的人格维度割裂开来进行
,标准化水平又比较低,在计分和解分析,而一些进行整体分析的测验(如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
释上不够客观。
(3)信度和效度系数较低
与能力和学业成就测验相比较,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系数确实不高。因为人格测验受情境及个人心态的影响方面比能力测验要多。而且对于人格测验,很难确定适当的效标。
(4)人格测验的题目
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或不易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
(5)测验分数的解释
人格测验的答案无对错之分。人格有独特性,用同样的标准去解释不同人的行为可能不恰当。另外,按统计标准(常模)评价人的行为,结果可能会奖励了从众行为,而限制了个性发展。
(6)伪装和社会赞许反应
,人格测验的题目往往易于与社会评价联系(尽管已努力避免)有的被试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来回答问题,而是根据社会的舆论、他人的态度来回答问题,因而使测验的结果不可靠。
(7)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