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无

  摘要

社会主义改革是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其中,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当配套进行,协调发展。然而,我国发端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改革基本上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时至今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政治体制改革却进展缓慢,成就甚微。这种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脱节局面的出现,使得原有的过分集权的政治体制很不适应变化了的经济体制。并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所以,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然而,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某些具体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以及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内部各个方面权力的调整和重新分配。所有这些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方向和前途,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们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因此可以说,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更具有敏感性。这就决定了他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和更为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上不乏这方面的教训。 总结各国改革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即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关系,以至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摇摆,顾此失彼。或是一切从理想出发,脱离本国实际,用理想代替现实;或是一切为了满足现实的需要,屈从现实,用现实代替理想,由此导致各种各样失误的出现,所以,为了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创始人在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便戏曲思想营养,指导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由于这种考虑,我选择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这样的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学位论文,文章运用历史和理论,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法,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新角度,系统的考察了列宁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直接民主制"到集中制,在从集中制到民主制的转变原因,分析了苏俄集权型体制的形成的宴饮、基本内容、积极作用以及弊端。探讨了在现实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途径,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重视社会主义理性与现实的矛盾,以列宁为榜样,积极探索在我国条件下实现理性与现实结合的正确途径,以建设一种既坚持社会主义理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同时又合乎我国国情,在我国现阶段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