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32社会工作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3.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4.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5.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6.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7.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简答题

8. 请论述我国多渠道筹资的教育经费体制。

【答案】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庞大的公共教育体系筹措经费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取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收入和建立教育基金制度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1)财政性教育经费

在我国,衡量政府财政投入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另一个是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顶算内教育经费,同时还包括各级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教育经费拨款(包括专项拨款和非专项拨款,

如公费医疗和住房改革经费等)。

(2)社会捐集资

捐集资指城镇、农村、厂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捐(集)资助学,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利用社会捐集资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问。为了推动包括捐资助学在内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应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特别消费税,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扩大捐赠资金量。同时还可以适当提高捐赠企业减免税款的比例。总之,社会捐资助学不仅依靠公民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慈善意识的提高,同时还应有相应的税收制度鼓励捐赠者将更多的钱投入慈善事业,建立对捐赠者的利益补偿机制。

(3)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

这是指办学单位或公民个人拨给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办学经费。民办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多数民办教育的举办者把举办民办教育当作投资行为,希望取得合理回报。而即使在西方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其私立教育也严格遵循教育的非营利原则,举办私立学校不是投资行为,而只是单纯的慈善行为。由此可见,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4)学杂费

学杂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筹资的重要渠道。尽管我国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但由于除学杂费和国家财政以外的其他筹资渠道在教育筹资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教育经费负担过程中国家财政负担和公民个人负担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要缓解政府财政和公民个人负担教育经费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基金会等中介组织,努力扩大社会资金对教育的投入。

(5)教育基金

教育基金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筹资渠道。在我国,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通过基金会筹资己经逐渐成为学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高校基金会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9. 我国教师考核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怎样有效贯彻?

【答案】教师考核是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和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查与评价。我国《教师法》在总结我国的教师考核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理论与尝试,提出了实施教师考核的两项原则: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和充分听取意见的民主性原则。

(1)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

公正、客观就是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带任何偏见、私见,不凭主观意志作出判断。准确就是要求考核结果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贯彻这条原则,要求考核主体:

①克服传统的习惯的凭印象、凭经验的主观臆断,而是注重调查,尊重事实,坚持以评价标准为尺度的考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