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900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家、地方和学校各自的课程管理职责。
【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各有其职责:
(1)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3)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在新公共管理思想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它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有何表现?
【答案】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即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竟争机制,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1)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如下:
①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将“掌舵”和“划桨”分开。政府是掌舵者,是公共服务的承担者和公共设施的所有者,但公共服务和设施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
②运用市场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公共服务面向市场,向私营部门开放,实行多主体竞争机制。
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强调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思想就是改变传统行政体制的僵化弊端和低效,实现公共产品的优质服务和高效率。
④政府管埋的分权化趋势明显,地方政府被授予更多的公共权力。
(2)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趋向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如下:
①改革目标上的效率和质量取向。教育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教育管理逐渐走向讲求效率和提高质量之路,开始衡量和评价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办学效益以及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改革措施下的分权趋势。在教育管理体制下,更加注重分权管理,各级各类教育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赋予地方和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以提高他们的办学积极性,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发展
的趋势和要求。
3. 简要回答校长应该如何抓好教学质量。
【答案】作为一名校长,抓好教学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质量意识,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要确立全员参与的观念。不但教导处工作人员要把好教学质量关,其他教职员工也要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不但主要科目的教师要关注教学质量,其他科目的教师也要加强质量控制; 不但上课的教师要参与质量管理,不上课的学校后勤辅助人员也要视情祝为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条件。
(2)加强流程控制,要从单纯检验教学质量的结果,转向检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刘一学生的辅导,学生的预习、听讲、作业、实习、考试等,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整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开展教育科研,以科学的理念与方法改进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改进不能靠无节制的加班加点地苦干来换取,而要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上,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获得。为此,在教师中倡导开展教育科研十分必要。教育科研的开展,能够促使教师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科研寻求合理的对策,逐步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能。
4. 学校建筑管理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从教育管理的视角讲,“学校建筑管理”包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和设施的整体规划,包括对一所新学校的设计和建设,还包括对建成学校的维护和更新。具体而言,学校建筑管理应当包括以下职责:
(1)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理念和政策,根据对本地区未来生源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学校的建筑规模和布局,并制定相关政策。从国际经验来看,行政部门对于公立中小学建筑管理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①公平原则。所有政府举办的学校应该一视同仁地享受当时当地能够达到的基本条件,保证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利。学校设点布局要满足本地区不同年龄少年儿童入学的需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②与可持续经济能力相匹配的原则。政府对于学校的建设投入应当以政府可以长期支持的经济能力为前提。
(2)规划区域学校建筑的文化生态。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协作,根据本地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对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建筑的规格、规模、风格及其布局,提出指导方针和可供学校选择的模式,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地区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
(3)新建、改建、重建学校的规划和实施。包括校园规划、组织施工、监督与评估。
(4)学校建筑的日常维护、修缮、更新。
(5)制定政策促进学校之间建筑资源共享。
5. 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在权力下放的环境中应当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实施宏观调控?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后,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就是要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可采取以下途径加强宏观调控:
(1)解决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2)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3)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健全的教育法规是现代教育的标志,是对教育系统进行控制、约束的手段。应继续加强教育立法及教育法的实施工作,以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4)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使教育系统协调发展,使教育经费获得较好的效益。
(5)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职能等。
6.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案】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其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
(1)主要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②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③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又不能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④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而增加了个人与管理者的隔阂。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对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启发
①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在新经济时代,管理者应认识到人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而不是成本,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收益。
②要尊重员工的利益,变“控制”为“尊重”、“关心”,要重视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从而留住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思想素养和业务工作水平。
③应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在发挥正式组织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注意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以便员工之间能够充分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对照检查自己,以便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质量。但也应注意防止非正式组织的负面作用,尽量克服或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