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3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33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42
一、简答题
1. 简述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
【答案】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形式、手段多得难以胜数。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各有相对固定的渠道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三类:
(1)亲身传播
不管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亲身传播都是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最常见的是两个人面对面的交谈。亲身传播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言语传播:面对面交谈,远距离电话会谈。
②文字传播:私人信件、电报、传真、E-mail (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③体态语言传播:人们常常在一定场合以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来传达一定的情感、情绪,也常常用来传播一种信息。比如,在纽约的股票交易大厅,股票经纪人向他的委托客户以手势显示股市的涨落,客户也同样以手势传达买进卖出的要求。
④信号传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常在窗外悬挂实物以显示安全或危险。海上航行时,舰船上信号员互打信号旗,都属于这一类。
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而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其不足之处是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个信息,经人们口口相传,越到后面越失真。
(2)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它的长处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但是大众传播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它的反馈很慢,互动性差(除了网络媒体)。
(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它既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得依据具体场合、参与人数来定。它的长处和不足都介于亲身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常见的形式有群众集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各种讲座、报告会、小组讨论会。
2.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的传媒新业态。
【答案】(1)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①实体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一接收终端。人们不再需要报纸、收音机和电视等传统的接收媒介,在电脑和手机上就可以看报、听广播和看视频。②内容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
大众可以进行内容生产,新闻博客、播客和微博上每时每秒都在产生新的信息; 一些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可以流传出来,并随着网友们频繁的转发得到传播; 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一种“互动联盟”,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
对于传媒业结构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
(2)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①报业:同归精英
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都必须改换;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报纸更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进而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 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
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②电视:主导娱乐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诞生之时,受到技术条件如带宽、屏幕硬件等方面的影响,电视并没有像报纸那样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充分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
③广播:受众细分
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广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内容细分,使其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戮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收听率增长。
(3)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力一面:一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 二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①信息的“数字化”
快速、海量、互动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来媒体时空限制、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单一的局面,信息数量的大爆炸和传递手段的多样化齐头并进。
传统媒体的应对:传统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报纸推出网络版,手机报; 电视台开办网站,发展IPTV ,推出手机电视; 广播台也建立自己的互动平台,并积极推行数字广播。
②新闻采编流程的转变
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息“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和信息的“发出者”重合。
一批为了适应网络传播要求而培养出来的“全能记者”开始活跃在各大媒体采访的第一线。大众百姓得以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公民新闻”浮出水面。
③媒介产品的融合(三网融合)
由于技术的进步,基于三网融合平台上的多种不同媒体之间将实现资源共享。
(4)媒介产值链的重组
从媒介经营的整体趋势来看,内容生产、套餐捆绑、销售服务这一完整的上、中、下游价值链都将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完成重组。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内容生产将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传媒业整体内容的丰富性离不开个体个性化的创造。
②媒介承包商将不同的节目进行套餐捆绑,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种类,各种媒介形态的产品只需一次购买就能呈现到受众眼前。
③媒介产品的销售服务更为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目标受众群体,更有效、更清晰地勾勒出广告与销售的市场版图。
3. 新闻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新闻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1)人类的感觉器官与心理机能是新闻传播产生的自然基础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传收活动,需要具有能够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出信息和收受信息的感觉器官和心智能力,而人类具备了这样的生理基础和心智基础。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之为人的生理能力和心智能力,这是一切传播得以可能的基础,同样也是新闻传播得以产生的基础。
(2)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闻传播产生的根本动力
动力源于人的需要,人的生命需要,进而人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是构成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源。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种,它的动力根源离不开人的需要。因而,从宏观层面上讲,新闻传播首先是人类生命、生存、发展需要的产物。
(3)信息交往需要是人类新闻传播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物质的和精神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交往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必然,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在这些必需的交往之中,尽管物质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精神交往与它是同在的,而且它是物质交往有效实现的中介。因此,人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