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32
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6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41
一、简答题
1. 简述编码/解码理论。
【答案】(1)编码和解码是指大众传播中符号与信息相互转化的两个相反的过程。编码(enoode )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解码(decode )是与编码相反的过程,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学者斯图尔特·霍尔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的信息采集、加工和筛选制作活动是一种最普遍的编码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本质是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文化和利益服务的; 而解码活动则是更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因为受众有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属于不同的文化群体,他们的解码活动必然受到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的影响。
(3)受众的“解码”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同向解码,,,即按照大众媒介所赋予的意义来理解信息; “逆向解码”,即对大众传媒所赋予的意义做出相反的理解; 三是“妥协式解码,,,即部分接受媒介赋予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来理解信息。文化研究学者认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与居从属地位的各种亚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 简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纵观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发展规律概括如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是新闻体制中的核心,决定了媒介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及和政府的关系。
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基本上分为三种: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从国家制度上看,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除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体制各有不同的特点。世界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形成的,由他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所有制主要为私营媒介,除中国外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为国营媒介或公营媒介,而中国的媒介所有制则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有限商业化体制,即国有性质、企业化管理。
此外,世界各国的新闻体制同时也受到他们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世界各地区的新闻事业总是如影随形地跟随着经济实力的兴衰而兴衰。生产力水平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日益迫切,
这就大大刺激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必然使读者群越来越大; 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容易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这就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④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先进的技术手段。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当人们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时,必须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去构想新闻事业的发展,那只能是一种空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了传播工具的特点
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能够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互相取代。而这种特点是由几种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各自所采用的媒介所决定的。每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每一个新闻单位为了求得发展而不被淘汰,都需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又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传媒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除了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外,还遵循它的自身规律。不断地适应受众的需要,这是传媒发展过程中一条起决定作用的客观规律。传媒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各种各样受众的需要以及受众多种多样的需要; 传媒的任何改革,归根到底是由传媒和读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是传媒的需要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传媒的意识的结果。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在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新闻的体裁和新闻的写作力一法也同样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新闻体裁由简到繁的发展,除了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的制约外,它总是遵循大众新闻传播工具的特点,沿着更真实、更迅捷、更深刻地反映现实变动的方向发展,沿着便于读者阅读(收听、收看)、更吸引读者的方向发展。以更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更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更大的影响,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世界各国的新闻教育都是很晚才开始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新闻事业的初创时期,从业人员不多,无需教育部门成批培养。新闻事业又是门新兴的事业,凡事总是先有术后有学,要探索其中的规律,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尚待时间。另外,新闻工作的实践性强,又和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有相通之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从其他学科中转过来。这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新闻人才没有学校培养,而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把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从实践中学习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同时,社会日趋现代化,新闻报道手段的多样化,向新闻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必须兴办专门学校来大量训练。新闻教育正是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这一需要
而产生、发展的。这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总之,对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掌握,不仅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还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推动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3. 简述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案】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廿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是古代社会书信新闻的继续。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14-15世纪,威尼斯逐步产生出一批以专门代客打听、供应新闻来谋生的人。这批人自己去收集新闻,自己抄写,自己发行。这些新闻大多是手抄的,俗称手抄新闻。
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抄新闻很快从威尼斯流行到各地。罗马、巴黎、伦敦等地都有手抄新闻发行,17世纪初叶达到高潮,到17世纪末逐渐消亡。手抄新闻集编、写、发行于一人,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个体劳动者,但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真正开山鼻祖。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
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最早的新闻书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的。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印刷新闻书。这种新闻书己有刊名,但基本上是不定期的,中间间隔时间很长,新闻迟缓; 没有固定的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早期新闻书的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
①由于新闻书的种种缺陷,它在各国并没有盛行,而很快就出现了新闻周刊。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刊。不久,《法兰克福邮报》(1616年)、《马德堡新闻》01626年)等周刊先后问世。周刊定期出版,由邮局发行,吸引了不少固定订户,使得办报者有了稳定的收入,从而刺激了周刊的勃兴。
0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采用书本形式。1665年11月16日,英国的《牛津公报》(周报)问世。它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创刊,按日出版,四开纸,两面印刷,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
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是交叉发展的,并无绝对的时间界限。但就整个发展过程而言,报纸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独创的过程,朝着迅速(出版周期越来越短)、广泛(发行范围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是新闻传播的一场革命,它轻便灵活,感染力较强,打破了传播的时空界限,大大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而且还通过声音传递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但又存在保存性差的不足。具体而言,广播有以下三个特点: